〔繩〕字拼音是(shéng),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19画。
〔繩〕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黽”或“糹、黽”。
〔繩〕字仓颉码是VFRXU,五笔是XMGV86,XXG98,四角号码是27917,郑码是ZWX。
〔繩〕字的UNICODE是U+7E6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361,UTF-32:00007E69,UTF-8:E7 B9 A9。
〔繩〕字异体字是䋲、縄、绳、𦃰、𦃻、𨭘。
名
1.用两股以上的麻、丝、草或尼龙丝、金属丝绞揉成的长条物。
麻绳、草绳、尼龙绳。
2.绳墨,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3.规矩、准则。
《淮南子•天文》:“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准绳。
4.姓。如明代有绳服。
动
1.约束、制裁。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绳之以法。
2.纠正。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今执必公之理,以绳不公之情。”
3.衡量。
《礼记•乐记》:“省其文采,以绳德厚。”汉•郑玄•注:“绳,犹度也。”唐•孔颖达•正义:“绳是量度之物,经云以绳德厚谓度量之以道德仁厚。”
4.继承。
《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见“绳”。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45頁,第19字
同文書局本: 第940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903頁,第1字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𡘋音乗。《說文》:索也。《急就篇》〔註〕:繩謂紨兩股以上,總而合之者也。一曰麻絲曰繩,草謂之索。《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書・說命》:惟木從繩則正。《禮・經解》:繩墨之於曲直。《前漢・律歷志》:規圓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
又,《書・囧命》:繩愆糾謬。【疏】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
又,《詩・周南》:宜爾子孫繩繩兮。【傳】繩繩,戒愼也。【朱傳】不絕貌。又,〈大雅〉:繩其祖武。【傳】繩,戒也。【朱傳】繩,繼也。
又,《禮・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註】繩,猶度也。《史記・樂書》〔註〕:王肅曰:繩,法也。
又,《禮・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註】繩謂裻,與後幅相當之縫也。
又,《左傳・莊十四年》:蔡侯繩息嬀以語楚子。【註】繩,譽也。《小爾雅》:繩之,譽之也。
又,《集韻》:以證切,音孕。《周禮・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註】含實曰繩。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 —— 繩繩,無涯際貌。一曰運動不絕意。
又,《集韻》:石證切,音乗 —— 𡽪也。
又,《韻補》叶乗融切。𨻰琳〈武庫賦〉:陵九城而上躋,起齊軌兮玉繩;車軒轔於雷室,騎浮厲乎雲宮。
《廣韻》:俗作䋲。
〔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繩〕字拼音是sh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黽。
〔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éng] ⑴ 见“绳”。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食陵切頁碼第437頁,第11字續丁孫
索也。从糸,蠅省聲。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食陵切頁碼第1036頁,第4行,第1字述
索也。從糸,蠅省聲。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食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626頁,第3字許惟賢第1143頁,第1字
索也。
索下云:繩也。艸有莖葉,可作繩索也。故从𡵬糸。繩可以縣,可以束,可以爲閑。故《釋訓》曰:兢兢,繩繩,戒也。《周南》傳曰:繩繩,戒愼也。
从糸。蠅省聲。
食陵切。蠅字入《黽部》者,謂其虫大腹如黽類也。故蠅以黽會意。不以黽形聲。繩爲蠅省聲。故同在古音弟六部。黽則古音如芒。在弟十部。
朱二「繩繩」訓戒,其正字尚未察得。
绳,麻索。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省略了“虫”的“蠅”作声旁。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像糸,右像黽。篆文從糸、蠅省聲。從「糸」,指絲索;「蠅」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64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10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2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80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18頁,第2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16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222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443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62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4頁,第3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55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7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744頁【補遺】第1791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4頁,第2字 |
15 | 通訓定聲 | 第284頁,第3字 |
16 | 通訓定聲 | 第285頁,第1字 |
17 | 說文義證 | 第1137頁【崇文】第4545頁 |
18 | 說文句讀 | 第1891頁 |
19 | 章授筆記 | 第548頁,第3字 |
20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222頁,第2字 |
21 | 古字釋要 | 第1210頁,第10字 |
名
1.用两股以上的麻、丝、草或尼龙丝、金属丝绞揉成的长条物。
麻绳、草绳、尼龙绳。
2.绳墨,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3.规矩、准则。
《淮南子•天文》:“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准绳。
4.姓。如明代有绳服。
动
1.约束、制裁。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绳之以法。
2.纠正。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今执必公之理,以绳不公之情。”
3.衡量。
《礼记•乐记》:“省其文采,以绳德厚。”汉•郑玄•注:“绳,犹度也。”唐•孔颖达•正义:“绳是量度之物,经云以绳德厚谓度量之以道德仁厚。”
4.继承。
《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1.绳子,两股以上的丝、线等拧成的条状物。
绳索、结绳而治、绳捆索绑。
2.〈书〉木工用的墨线。比喻法度或规矩。
绳墨、木直中(ㄓㄨㄥˋ zhòng)绳、准绳、进退中(ㄓㄨㄥˋ zhòng)绳。
3.〈书〉约束;制裁。
绳之以法、重法绳之。
4.姓。
rope, string, cord; measure, restrain Seil corde, ficelle, redresser, corriger, réprimand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