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字拼音是(shǔ),部首是虫部,总笔画是13画。
〔蜀〕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罒、𠣜”或“𦉶、虫”,五行属金。
〔蜀〕字造字法是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是蛾蝶类的幼虫。后作“蠋”。
〔蜀〕字仓颉码是WLPLI,五笔是LQJU,四角号码是60127,郑码是LKRI,中文电码是5771,区位码是4281。
〔蜀〕字的UNICODE是U+870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560,UTF-32:00008700,UTF-8:E8 9C 80。
〔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934,属次常用字。
〔蜀〕字异体字是蠋、𦉶。
名词
1.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后作“蠋”
2.同本义。
caterpillar;
蜀,葵中蚕也。 —— 《说文》蜎蜎者蜀。 —— 《诗·东山》。传:“桑蚕也。”欲小则化为蚕蠋。 —— 《管子·水池》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 —— 《韩非子》
3.古族名、国名、郡名 Shu nationality; Kingdom of Shu,在今四川一带。
蜀,西僻之国也。 —— 《战国策·秦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 蜀。 —— 汉· 贾谊《过秦论》
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传说杜鹃春天啼鸣时声音悲切,以致嘴角流血);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蜀都(古代蜀国的都城);蜀帝(泛指蜀的君主);蜀叟(古族名。叟中一支);蜀中(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蜀王(蜀国的君王);蜀罗(蜀中织造的轻罗);蜀道(蜀中的道路);蜀栈(蜀中的栈道);蜀本(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山(蜀地山岳的泛称);蜀川(蜀地的川流);蜀茶(蜀地所产的茶);蜀客(指旅居在外的蜀人);蜀国(泛指蜀地)
4.朝代名 Shu Dynasty。三国时蜀汉的简称。旧地在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
蜀兵伤者极多。 —— 《三国演义·失街亭》
5.中国四川省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Sichuan Province;
蜀之鄙有二僧。 ——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蜀刀(四川出产的小刀);蜀桐(蜀地所产的桐木);蜀都(古时四川称为蜀,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①中国四川省的别称。~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客(旅游蜀地的人)。~椒。~绣(四川出产的刺绣)。~锦。得陇望~。
②中国朝代名。~汉。
③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96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84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57頁,第17字
《唐韻》:巿玉切;《集韻》:殊玉切,𡘋音屬。《說文》:葵中也。《淮南子・說林訓》:與蜀狀相𩔖,而愛憎異也。《詩・豳風》:蜎蜎者蠋。本作蜀。詳蠋字註。
又,獸名。《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山,蜀。【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既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
卷目:考證・申集中 部首:虫部
愛日堂藏本: 第62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8頁,第22字
《爾雅・釋山》獨山,蜀。
謹照原文獨山改獨者。
〔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蜀〕字拼音是shǔ,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𦉶、虫、;、罒、𠣜,五行属金。
〔蜀〕字造字法是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是蛾蝶类的幼虫。后作“蠋”。
〔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ǔ] ⑴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⑵ 中国朝代名⑶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玉切頁碼第442頁,第21字續丁孫
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吳玉搢引經考:「今《詩・豳風・東山》作『蠋』。」章炳麟《文始》:「此合體象形字也。」商承祚《殷虛文字》:「此字象之當為後世所增。又有从二虫者,疑亦蜀字。」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市玉切頁碼第1045頁,第4行,第3字述
葵中蠶也。從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660頁,第4字許惟賢第1157頁,第9字
葵中蠶也。
葵《爾雅・釋文》引作桑。詩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爲長。《毛傳》曰:蜎蜎,蠋皃。蠋,桑蟲也。傳言蟲,許言蠶者,蜀似蠶也。《淮南子》曰:蠶與蜀相類,而愛僧異也。桑中蠹卽蝤蠐。
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
謂勹。
象其身蜎蜎。
市玉切。三部。
詩曰:蜎蜎者蜀。
《豳風》文。今左旁又加虫。非也。
朱二《方言》:「一,蜀也。」《廣雅》:「蜀,弌也。」《爾雅》:山,「獨者蜀」。《管子》:「抱蜀不言」。今福建稱一為蜀,音索。此等蜀字,皆獨之借。
蜀,葵中蚕虫。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字形上部的“目”像蜀头形,中段像它的身子蜎蜎。《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身子蜎蜎弯曲的是蜀虫。”
殷商甲骨有「」、「」等字,像動物之形,本義不明,卜辭用為方國名。孫詒讓首釋為「蜀」,孫海波《甲骨文編》錄入〈虫部〉「蜀」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等學者以為像野蠶之形,上作目形,像蠶頭之省;下作綣曲之形,像蠶身蜎蜎之形。周原甲骨載「伐蜀」之事,蜀作「」,周代金文作「」,從、從虫,與篆文構形相同。戰國文字形體小變,形或作二斜筆,秦簡或彎作兩圓弧,或逕省蠶身「ㄅ」形,從虫、從目,以凸顯動物之巨目。漢代簡帛或猶承形構作「」,或改易「虫」旁為「禸」,寫作「」。據《說文‧虫部》:「,葵中蠶也。从虫,上目像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本義為野蠶。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75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26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3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87頁,第2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25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43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266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53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99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9頁,第2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63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641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894頁【補遺】第1794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504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56頁【崇文】第46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20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94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552頁,第1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26頁,第2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223頁,第14字 |
名
1.朝代名:(1) 参见“蜀汉”条。(2) 十国之一。起讫年不详。王建建立,为后唐所灭。历史上称为“前蜀”。(3) 参见“后蜀”条。
2.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秦时隶属巴、蜀二郡属地,故简称为“蜀”。
1.古国名。周朝诸侯国,故址在今四川成都一带。
2.朝代名:
3.(1)(221-263)刘备所建,后被司马昭所灭。为三国之一,史称“蜀汉”。故址在今四川、云南、贵州北部及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4.(2)(907-925)王建所建,后被李存勗所灭。建都成都,为五代时十国之一,史称“前蜀”。
5.(3)(934-965)孟知祥所建,后被赵匡胤所灭。建都成都,为五代时十国之一,史称“后蜀”。
6.四川的别称。
蜀锦、蜀山青、蜀江水碧。
7.姓。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Raupe (S) nom monosyllabique de la province du Sichua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