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纟〕字拼音是(sī),部首是纟部,总笔画是3画。
〔纟〕字是独体字。
〔纟〕字仓颉码是VVM,五笔是XXXX86,XNNG98,四角号码是20101,郑码是ZAAA,区位码是7089。
〔纟〕字的UNICODE是U+7E9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415,UTF-32:00007E9F,UTF-8:E7 BA 9F。
〔纟〕字异体字是糸、糹。
◎同“糸”。用作偏旁。俗称“绞丝旁”。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8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15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877頁,第1字
古文: 𢆯
《廣韻》:莫狄切,音覓。《說文》:細絲也。徐鍇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 —— 糸,五忽也。
又,《博雅》:微也。《玉篇》:幺也。
又,《集韻》:新兹切 —— 絲,或省作糸。
〔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糸〕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ì、sī,上下结构,五行属水。
〔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ì] ⑴ 细丝。⑵ 幺。⑶ 微小。⑷ 量词,丝的二分之一。㈡ [sī] ⑴ 古同“丝”。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金文 商
商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莫狄切頁碼第431頁,第1字續丁孫
糹
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凡糸之屬皆从糸。讀若覛。
徐鍇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糸,五忽也。」
古文糸。
按:甲骨文「絲」、「糸」、「幺」,原是一字。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莫狄切頁碼第1025頁,第6行,第1字述
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凡糸之屬皆從糸。讀若覛。
徐鍇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糸,五忽也。」
反切………頁碼第1025頁,第7行,第1字述
古文糸。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莫狄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571頁,第1字許惟賢第1119頁,第1字
細絲也。
絲者。蠶所吐也。細者,微也。細絲曰糸。糸之言蔑也。蔑之言無也。
象束絲之形。
此謂古文也。古文見下。小篆作糸,則有增益。
凡糸之屬皆从糸。讀若覛。
莫狄切。十六部。
古文糸。
朱二音轉為𢼸、緬、緢,皆細絲也。
糸,细丝。字形像一束细丝的形状。所有与糸相关的字,都采用“糸”作边旁。读音像读“覛”。,这是古文写法的“糸”字。
甲骨文、金文之糸,都像絲線纏結的樣子,只是有的上有纏結的頭緒,有的下有纏結的餘絲,有的只是絲線的纏結,繁簡有所不同。篆文,承甲、金文之形而來,上像絲線的頭緒,中像絲線的纏結,下像絲線打結後分垂的餘絲。隸書作,垂絲分離纏結之體,稍失其形。楷書之形,沿於隸書之而定體。古文作,下留一餘絲而已。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51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91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1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68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11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88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16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325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18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39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45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48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553頁【補遺】第1789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39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18頁【崇文】第446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55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87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539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134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194頁,第1字 |
silk; KangXi radical 12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