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字拼音是(sòng),部首是讠部,总笔画是9画。
〔诵〕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讠、甬”,五行属金。
〔诵〕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言,甬( yǒng )声。本义是背诵、朗读。
〔诵〕字仓颉码是IVNIB,五笔是YCEH,四角号码是37727,郑码是SXLD,中文电码是6139,区位码是4348。
〔诵〕字的UNICODE是U+8BF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829,UTF-32:00008BF5,UTF-8:E8 AF B5。
〔诵〕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718,属常用字。
〔诵〕字异体字是誦。
动词
1.形声。从言,甬( yǒng )声。本义:背诵、朗读。
2.同本义。
recite; read aloud;
诵,讽也。 —— 《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兴道讽诵言语。 —— 《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春诵夏弦。 —— 《礼记·文王世子》宴居有师工之诵。 —— 《国语·楚语》子路终身诵之。 —— 《论语·子罕》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 ——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默记和背诵);诵笃笃(叽叽咕咕,嘟嘟噜噜);诵咏(诵读吟咏);诵诗(诵读《诗经》);诵说(诵读解说);诵数(诵读熟习经书);诵谏(诵读诗歌以作为劝戒);诵忆(背诵并记住);诵号(高声诵经)
3.述说,发表详细内容。
state;
聊为足下诵其所闻。 —— 唐· 韩佥《答陈生书》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 《孟子·公孙丑下》
4.通“颂”。颂扬。
extol;
本原事业,只诵功德。 —— 秦《泰山刻石》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 —— 《后汉书·何敞传》垂流亿载,世世叹诵。 —— 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诵德(颂功。颂扬功德);诵法(称颂效法);诵烈(颂扬功业)
5.通“讼”。公开。
declare;
平阳侯驰语太尉 周勃, 勃尚恐不胜,赤敢诵言诛之。 —— 《汉书·高后纪》
诵言(公然言说)
6.以婉言、隐语讽谏 。
satirize;
诵言(讽劝自己的言语);诵训(古代掌管百工的工师所讽诵的谏言)
名词
◎诗篇 poem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①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
②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
③诗歌。作~(作诗)。
④怨谤。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82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64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38頁,第17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似用切,音頌。《說文》:諷也。【徐曰】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廣韻》:讀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詩・大雅》:誦言如醉。《禮・文王世子》:春誦夏絃。《史記・儒林傳》: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又,《廣雅》:論也、言也。《韓非子・難言篇》: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爲誦。【註】誦,說舊事也。王融〈策秀才文〉:進講誦志,以沃朕心。【註】誦,言也。
又,《正字通》:怨謗亦曰誦。《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于狐駘,國人誦之。又,〈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
又,官名。《周禮・地官》誦訓。【鄭註】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爲久時事。
又,鳥名。《山海經》:開明南有誦鳥。
又,通作訟。詳訟字註。
又,叶侯容切,音慵。《詩・小雅》: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又,叶牆容切,音從。《楚辭・九辯》:欲循道而平驅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誦〕字拼音是sò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甬。
〔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òng] ⑴ 见“诵”。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三上反切似用切頁碼第69頁,第19字續丁孫
諷也。从言甬聲。
卷别卷五反切似共反頁碼第195頁,第3行,第1字述
諷也。從言甬聲。
臣鍇以爲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
卷别卷三上反切似用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360頁,第1字許惟賢第162頁,第1字
諷也。从言。甬聲。
似用切。九部。
錢一有聲調曰誦。
周二有聲調曰誦。
诵,朗读。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甬”作声旁。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甬聲,隸書、楷書同。字從「言」為義符,表示是與言語有關的動作;從「甬」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甬」字本義為「艸木華甬甬然也」,意思是草木開花興盛的樣子,此義與「誦」無關,因此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38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95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5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93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88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06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2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26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59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6頁,第1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3頁,第1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70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912頁【補遺】第1642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5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92頁【崇文】第76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68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03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732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51頁,第5字 |
recite, chant, repeat laut lesen, vortragen, vorlesen (V), Song (Eig, Fam) lire ou réciter à haute voix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