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啺〕字拼音是(táng),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12画

〔啺〕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昜”。

〔啺〕字仓颉码是RAMH,五笔是KJGR,四角号码是66027,郑码是JKRO

〔啺〕字的UNICODE是U+557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882,UTF-32:0000557A,UTF-8:E5 95 BA。

〔啺〕字异体字是



◎古同“唐”。


笔顺: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折钩、撇、撇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55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96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124頁,第23

《說文》古文唐字。註詳七畫。

注解

〔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啺〕字拼音是t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昜

〔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áng] ⑴ 古同“唐”。

字源字形

啺(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啺(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啺(传抄·宋·汗简) 宋 传抄 汗简

啺(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啺(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徒郞切頁碼42頁,第32字續丁孫

唐

唐大言也。从口庚聲。

啺古文唐从口、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時郎反頁碼129頁,第3行,第2字述

啺大言也。從口庚聲。

臣鍇曰:「鼓聲盛爲鼞與此意同。」

反切………頁碼129頁,第4行,第1字述

古文唐,從口、昜。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徒郎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32頁,第4字許惟賢第103頁,第2

啺大言也。

引伸爲大也。如說《尙書》者云:唐之爲言蕩蕩也。見《論衡》。又爲空也。如梵書云: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虚而多受之意。《𨸏部》曰:隄,唐也。

从口。庚聲。

徒郎切。十部。

古文唐。从口昜。

亦形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唐,大。荒唐,大言也。

荒唐,大話也。大話無實濟,故唐又訓空。

大言也。荒唐之唐乃唐之本義,荒唐之言非實,故唐引申訓空。

大言也,荒唐乃其本義。

白话解释

唐,大而不实的话。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庚”作声旁。啺,这是古文写法的“唐”字,字形采用“口、昜”会义。

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21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105頁
4說文校箋第56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49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7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2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80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2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55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4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189頁【補遺】第16313頁
14通訓定聲第369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8頁【崇文】第509頁
16說文句讀第164頁
17說文新證第100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67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02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39頁,第1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