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字拼音是(tāo),部首是纟部,总笔画是10画。
〔绦〕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纟、条”,五行属火。
〔绦〕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糸( mì ),条声。或从糸,攸( yōu )声。本义是用丝编织的带子或绳子。
〔绦〕字仓颉码是VMHED,五笔是XTSY,四角号码是27194,郑码是ZRF,中文电码是4969,区位码是4448。
〔绦〕字的UNICODE是U+7EE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486,UTF-32:00007EE6,UTF-8:E7 BB A6。
〔绦〕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704。
〔绦〕字异体字是絛、縚、縧、𠍞、𩌜。
名词
◎(形声。从糸( mì ),条声。或从糸,攸( yōu )声。本义:用丝编织的带子或绳子) 同本义。
silk braid;
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 杜甫《画鹰》
玉绦环;彩绦。
◎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可以装饰衣物。~子。~带。丝~。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6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2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84頁,第20字
《廣韻》:土刀切;《集韻》、《正韻》:他刀切,𡘋音韜。《說文》:扁緒也。《玉篇》:纓飾也。《廣韻》:編絲繩也。《急就篇》〔註〕:絛一名偏諸,織絲縷爲之,所以懸係承塵戸㡘,因爲飾也。《禮・內則》〔疏〕:組紃俱爲絛。
又,與條通。《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註】革路,挽之以革也。條,讀爲絛。其樊及纓,皆以絛絲飾之。
《類篇》:絛,或从舀作韜。
〔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絛〕字拼音是t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攸、糸。
〔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āo] ⑴ 用絲線編成的帶子。亦作“縧”。
silk cord, ribbon Band, Bänder (S, Tech), flechten, Litze (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