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嚔〕字拼音是(tì),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18画。
〔嚔〕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疐”或“口、𤴡”。
〔嚔〕字仓颉码是RJBO,五笔是KFPH,四角号码是64081,郑码是JEZI。
〔嚔〕字的UNICODE是U+569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164,UTF-32:00005694,UTF-8:E5 9A 94。
〔嚔〕字异体字是嚏、𠳍。
◎打噴嚏。《説文•口部》:“嚔,悟解气也。”《玉篇•口部》:“嚔,噴鼻也。”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90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212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1頁,第16字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𡘋音帝。《說文》:悟解氣也。《玉篇》:噴鼻也。《詩・邶風》:願言則嚔。【傳】嚔,跲也。【箋】今俗人嚔云: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禮・月令》:民多[⿰鼻丸]嚔。《集韻》或作㗣。《詩》:〔釋文〕一作疐。
又,《集韻》:陟利切,音致 —— 本作疐,礙不行也。〇【按】《詩》:〔釋文〕嚔,竹利反,又丁四反,又豬吏反,或竹季反,鄭音都麗反,凡五音,韻書止收二音。
〔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嚔〕字拼音是t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𤴡。
〔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ì] ⑴ 打噴嚏。《説文•口部》:“嚔,悟解气也。”《玉篇•口部》:“嚔,噴鼻也。”㈡ [zhì] ⑴ 同“𤴡”。《集韻•至韻》:“𤴡,亦作嚔。”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二上反切都計切頁碼第41頁,第17字續丁孫
嚔
悟解气也。从口疐聲。《詩》曰:「願言則嚏。」
卷别卷三反切的替反頁碼第125頁,第7行,第1字述
悟解气也。從口疐聲。《詩》曰:「願言則嚏。」
臣鍇曰:「腦鼻中气壅塞,噴嚏則通。故云『悟解气』。」
卷别卷二上反切都計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23頁,第1字許惟賢第98頁,第12字
悟解气也。
悟解气者,欠字下云張口气悟是也。悟,覺也。解,散也。《通俗文》曰:張口運气謂之欠㰦。鄭注《周易》百果艸木皆甲坼曰:皆,讀爲人倦解之解。郭注《方言》蛤解曰:解,讀解悟聲之解。皆是許意。嚔與欠異音同義。玉裁按。許說嚔義非是。不必曲侚。嚔之見於《月令》、《內則》者各一。鄭氏《終風》箋曰:疐讀當爲不敢嚔咳之嚔。今俗人嚔云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月令》。民多鼽嚔。謂鼻塞而妨嚔。《說文》噴下一曰𡔷鼻。而釋嚔爲欠。直以其字从口不从鼻故耳。殊不思《內則》旣云不敢嚔。又云不敢欠。其爲二事憭然。《素問》說五气所病。腎爲欠爲嚔。亦分二事。倘云嚔卽是欠。則《內則》、《素問》皆不可通矣。故嚔解當改云歕鼻也爲安。口與鼻同時气出。此字之所以从口也。至若詩願言則疐。《毛傳》云:疐,跲也。《釋文》疐作疌。跲作劫。自是古字通叚。觀狼跋傳疐,跲也。而其疐本又作疌。可證。崔靈恩《集注》乃改劫爲㰦。訓以今俗人體倦則伸。志倦則㰦。音丘據反。是葢以附合許之嚔解。而不知許自解嚔。非解毛之疐也。改疐爲嚔。自鄭君始。許在鄭前。安得從鄭易毛。各本有詩曰願言則嚔六字。休寧汪氏龍以爲後人妄增者。是也。今刪。學者可以知毛,許於詩本無㰦說。唐石經作嚔者,乃從鄭。非從毛。
从口。疐聲。
都計切。古音在十二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6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6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0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3頁,第2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6頁,第2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63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0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6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1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頁,第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3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1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125頁【補遺】第1630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452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3頁【崇文】第48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7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21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6頁,第7字 |
sneez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