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字拼音是(tuó),部首是土部,总笔画是8画。
〔坨〕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它”,五行属土。
〔坨〕字仓颉码是GJP,五笔是FPXN,四角号码是43112,郑码是BWRR,中文电码是1001,区位码是5971。
〔坨〕字的UNICODE是U+576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376,UTF-32:00005768,UTF-8:E5 9D A8。
〔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3849。
〔坨〕字异体字是陀。
名词
1.堆;团。形状大小不一的坚实的团块 。
lump;
陀陀(圆圆的样子);盐坨;泥坨。
2.海中沙洲。
bar in sea;
海中沙洲,俗呼为坨,亦有周广至百里者,或荒或种,并无赋藉。 —— 清· 吴嘉宾《海疆善后疏》
3.地名用字 。
word used for place's name;
王庆坨(在河北省);黄沙坨(在辽宁省)
动词
◎面食煮熟后粘结成一块 。
lump;
面条坨了;饺子坨了。
①成块或成堆的。泥~子。年糕~儿。
②露天盐堆。~盐。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2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226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8頁,第14字
《集韻》:余支切,音移 —— 地名。
《正字通》:陀字之譌。汎云地名,無稽。
〔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坨〕字拼音是t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它,五行属土。
〔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ó] ⑴ 成块或成堆的⑵ 露天盐堆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郭店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名
1.圆形块状物,或成堆成团的东西。
秤坨、蜡坨子、泥坨子。
2.露天的晒盐场。
《清史稿•卷一二三•食货志四》:“得盐则贮之官地,奉天谓之仓,长芦谓之坨。”
3.量词。计算土、粪等较小堆东西的单位。
两坨土、一坨粪便。
1.成块或成团状的东西。
面坨子、蜡坨子。
2.露天的晒盐场。
3.用于地名。如苏家坨,在陕西;王庆坨,在河北。
4.量词。用于计算成团成堆的东西。
一坨泥、两坨面、一坨屎。
Beule, Geschwulst (S) mott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