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槖〕字拼音是(tuó),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14画

〔槖〕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𥑟、木”或“𥑟、朩”。

〔槖〕字仓颉码是GBMD,五笔是FPDS,四角号码是40904,郑码是BWGF

〔槖〕字的UNICODE是U+69D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094,UTF-32:000069D6,UTF-8:E6 A7 96。

〔槖〕字异体字是



◎同“橐”。


笔顺:横、竖、横、点、横撇/横钩、横、撇、竖、横折、横、横、竖、撇、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18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553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499頁,第12

古文: 𡇈

《唐韻》、《集韻》𡘋他各切,音拓。《說文》:囊也。《唐韻》:囊無底。《詩・大雅》:于橐于囊。【毛傳】小曰橐,大曰囊。《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爲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

又,冶器也。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註】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

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

又,橐橐,杵聲也。《詩・小雅》:椓之橐橐。

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𤑺蠡。

又,橐臯,吳地。《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于橐臯。《漢書》:屬九江郡。

又,《唐韻》:章夜切,音柘 —— 義同。

又,《集韻》:都故切,音妒 —— 木名。〇【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

注解

〔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橐〕字拼音是tuó,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石、;、󰋐、䂞,五行属

〔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uó] ⑴ 口袋⑵ 〔~驼〕即“骆驼”。⑶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

字源字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他各切頁碼202頁,第2字續丁孫

𢄿、𢅍

橐囊也。从㯻省,石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他各反頁碼515頁,第5行,第1字述

橐囊也。從㯻省,石聲。

臣鍇曰:「按《字書》:有底曰囊;無底曰橐。然則橐,今纒下者。《春秋公羊傳》:『舉大橐而至,視之闖然公子楊生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他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103頁,第4字許惟賢第487頁,第5

橐囊也。

按許云:橐囊也。囊橐也。渾言之也。《大雅・毛傳》曰:小曰橐。大曰囊。高誘注戰國䇿曰:無底曰囊。有底曰橐。皆析言之也。囊者,言實其中如瓜瓤也。橐者,言虛其中以待如木𣝔也。玄應書引《蒼頡篇》云:橐,囊之無底者。則與高注互異。許多用《毛傳》。疑當云橐,小囊也。囊,橐也。則同異皆見。全書之例如此。此葢有奪字。又〈詩〉《釋文》引《說文》。無底曰囊,有底曰槖。與今本絕異。

从㯻省。石聲。

他各切。五部。

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98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510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96頁
4說文校箋第255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247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87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53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30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9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7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252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03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401頁【補遺】第16939頁【補編】第14891頁
14通訓定聲第1860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529頁【崇文】第2113頁
16說文句讀第808頁
17說文新證第51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2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13頁,第2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a sack; a stamping sou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