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ǎn、yuān),部首是宀部,总笔画是8画。
〔宛〕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夗”,五行属土。
〔宛〕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宀( mián ),夗( yuàn )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是弯曲。
〔宛〕字仓颉码是JNIU,五笔是PQBB,四角号码是30212,郑码是WDRY,中文电码是1354,区位码是4580。
〔宛〕字的UNICODE是U+5B9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3451,UTF-32:00005B9B,UTF-8:E5 AE 9B。
〔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284,属次常用字。
〔宛〕字异体字是惌。
动词
1.形声。从宀( mián ),夗( yuàn )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2.同本义。
bend;
宛,屈草自覆也。 —— 《说文》宛宛黄龙。 —— 《史记·司马相如传》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 《汉书·扬雄传下》
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3.晃荡;摇动。
sway;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 —— 白居易诗
4.释散。
dispersing;
纷乎宛乎。 —— 《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形容词
1.委婉;婉转。
mild and roundabout;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 —— 《水浒传》
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2.温柔 。
gentle and soft;
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3.凹入;低洼。
hollow;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 《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4.隆起。
swelling;
宛中宛丘。 —— 《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5.顺利;顺遂。
smoothly;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 —— 《管子》
6.小。
small;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 《诗·小雅·小宛》
副词
1.似乎,好像;仿佛。
as if;
宛然可遇。 ——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宛然尚在。 —— 《聊斋志异·促织》
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2.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
clearly;
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①曲折。委~。~妙(声音婉转动听)。~转( zhuǎn )(①辗转;②同“婉转”)。
②仿佛。~然。~如。~若(仿佛,好像)。
③姓。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宀部
武英殿刻本: 第67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284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222頁,第1字
古文: 惌
《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𡘋音琬。《說文》:屈草自覆也。
又,宛然猶依然。《詩・秦風》:宛在水中央。【註】宛然,坐見貌。〈魏風〉:好人提提,宛然左辟。【註】宛然,讓之貌。
又,丘名。《爾雅・釋丘》:宛中,宛丘。【又】丘上有丘爲宛丘。【註】宛謂中央隆高。
又,平聲,《玉篇》、《集韻》、《類篇》𡘋於袁切,音鴛 —— 大宛,西域國名,去長安萬二千五百里。
又,縣名。《一統志》:宛,本申伯國,春秋時屬晉,戰國爲韓宛邑,秦爲宛縣,漢因之,明屬南陽府。
又,姓。《左傳》:鄭大夫宛射犬,楚大夫宛春。
又,去聲,於願切,音苑 —— 小也。《詩・小雅》:宛彼鳴鳩。【註】宛,小貌。
又,入聲,紆勿切,音鬱。《史記・倉公傳》:寒濕氣宛。與苑鬱通。
又,叶於云切,音熅。《前漢・班固敘傳》:漢武勞神,圖遠甚勤。王師嘽嘽,致誅大宛。
〔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宛〕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ǎn、yu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夗,五行属土。
〔宛〕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宀( mián ),夗( yuàn )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是弯曲。
〔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ǎn] ⑴ 曲折⑵ 仿佛⑶ 姓。㈡ [yuān] ⑴ 〔大~〕古代西域国名,在中亚西亚。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七下反切於阮切頁碼第240頁,第4字續丁孫
屈草自覆也。从宀夗聲。
宛或从心。
徐灝注箋:「夗者,屈曲之義。宛从宀,蓋謂宮室窈然深曲,引申為凡圓曲之偁,又為屈折之偁。屈草自覆未詳其恉。」
卷别卷十四反切蔚遠反頁碼第617頁,第2行,第1字述
屈草自覆也。從宀夗聲。
反切………頁碼第617頁,第3行,第1字述
或從怨。
卷别卷七下反切於阮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362頁,第1字許惟賢第596頁,第9字
屈艸自覆也。
上文曰奥,宛也。宛之引伸義也。此曰屈艸自覆者,宛之本義也。引伸爲宛曲,宛轉。如《爾雅》宛中宛丘,《周禮》琬圭皆宛曲之義也。凡狀皃可見者皆曰宛然。如《魏風》傳曰宛辟皃,《唐風》傳曰宛死皃,《攷工記》注惌小孔皃皆是。宛與薀。薀與𩰪。聲義皆通。故《方言》曰宛蓄也,《禮記》曰兔爲宛脾,《春秋䋣露》曰鶴無宛氣皆是。
从宀。夗聲。
夗,轉臥也。亦形聲包會意。於阮切。十四部。
宛或从心。
函人爲甲。眡其鑽空。欲其惌也。鄭司農云:惌,小孔皃。惌讀爲宛彼北林之宛。按爲當作如。先鄭不云宛惌同字。許乃一之。
朱一《左傳》:「怨利生孽」,怨、蘊、宛音義同,「內無怨女」,內無蘊積之女也,與「無曠夫」對。宛積後作窩積。宛丘亦圓而可積聚之丘耳。《說文》:「夗,卧不伸也」。
朱二屈艸自覆,今作窩者,歌寒對轉也。《爾雅》「宛中」、「宛丘」,其形作︶,俗音亦作渦。
錢一屈艸自覆也。宛《方言》訓蓄,故怨女=宛女(怨女,積女也,對壙夫),歌寒對轉之故。宛又轉為窩積。窩字《說文》無,被窩者亦=被宛(歌寒對轉),由自覆之義引申也。宛曲=夗曲。《左傳》「蘊利生孽」,蘊利亦作怨利,皆宛之借,宛,積也。宛丘者,乃丘上有丘之丘也。
錢二「怨利生櫱」(《左傳》),怨亦作蘊,實即宛,苑,積也。「內無怨女」即「內無蘊積之女」也。宛積後作窩積,被窩字亦當作宛字。宛丘者,乃丘上有丘之丘也。宛窩為寒歌之對轉。
甲骨文作,由「宀」、「(夗之異體)」二字構成。從宀,示居室之義。從夗,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夗,本義為轉身而臥,引申為委宛、宛轉。會二字得秉性宛順之義。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上體作,從「处」,下體從囗,乃方國繁文從囗之例。戰國文字承自甲骨文,下體作夗。篆文承自戰國文字;古文下體從心,表示心性宛順。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69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98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6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99頁,第1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87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38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770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72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525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84頁,第2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95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431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415頁【補遺】第1710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36頁,第6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30頁【崇文】第25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970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12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772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704頁,第5字 |
形
◎曲折的。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奔星更于闰闼,宛虹拖于楯轩。”唐•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楚南饶风烟,湘岸苦萦宛。”
动
◎弯、折。
《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副
◎仿佛、好像。
《诗经•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宋•陆游〈舟中〉诗:“悠然沧洲趣,宛与尘世隔。”
音容宛在。
名
◎姓。如明代有宛嘉祥。
◎参见“大宛”条。
1.弯曲;曲折。
委宛、宛转。
2.〈书〉似乎;好像。
宛如、宛若、音容宛在。
3.姓。
◎参见【大宛】。
seem, as if, crooked gleich, ähnlich , Wan (Eig, Fam) comme si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