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字拼音是(wéi),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10画

〔桅〕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危”,五行属木。

〔桅〕字仓颉码是DNMU,五笔是SQDB,四角号码是47912,郑码是FRGY,中文电码是2712,区位码是4606

〔桅〕字的UNICODE是U+684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693,UTF-32:00006845,UTF-8:E6 A1 85。

〔桅〕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460,属次常用字


名词

◎船上挂帆的柱杆 。

mast;

前桅;桅索(桅杆上的绳索)


◎竖立于船的甲板上的长杆,用来挂帆悬旗或兼做吊杆柱等。~杆。~樯(桅杆)。船~。


笔顺: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横、撇、横折钩、竖弯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55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525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471頁,第4

《廣韻》:過委切,音詭。《說文》:黃木,可染者。

又,《廣韻》:短矛也。或作𥍨。

又,《唐韻》:五灰切;《集韻》、《類篇》、《正韻》:吾回切;《韻會》:魚回切,𡘋音嵬。《廣韻》:小船檣也,舟上帆竿。

注解

〔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桅〕字拼音是wé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危,五行属

〔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éi] ⑴ 竖立于船的甲板上的长杆,用来挂帆悬旗或兼做吊杆柱等

字源字形

桅(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桅(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桅(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桅(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過委切頁碼184頁,第12字續丁孫

桅黃木,可染者。从木危聲。

王筠句讀:「《韻會・四支》引篆作『栀』,說作『卮聲』。桂氏段氏嚴氏皆从之,是也。『過委切』段氏改為『章移切』。」朱駿聲《通訓定聲》:「此字當依《韻會》从卮聲,傳寫誤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句委反頁碼457頁,第3行,第1字述

桅黃木可染者也。從木危聲。

臣鍇按:《史記・貨殖傳》:巵茜也。又書記多言鮮支,皆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章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989頁,第6字許惟賢第436頁,第11

栀黃木。可染者。

各本篆文誤作桅。今依《韵會》所據本正。小徐云:《史記・貨殖傳》千畞卮茜,又書記多言鮮支,皆此。是鍇本固作栀字。證一。《玉篇》列字次弟與《說文》同。而梇楰杒榙四字之閒字作栀之移切。不作桅。桅字乃在下文孫强等增竄之処。證二。《水部》染下引裴光遠曰從木。木者所以染。桅茜之屬也。此用《史記》栀茜。而亦譌作桅。證三。桅,今之栀子樹。實可染黃相如賦謂之鮮支。《史記》假卮爲之。

從木。卮聲。

卮各本誤作危。音過委反。今依《韵會》所據正。章移切。十六部。《釋木》。桑辨有葚栀。此別一義。

桅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63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46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64頁
4說文校箋第230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227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797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139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06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6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43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230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839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5860頁【補遺】第16868頁
14通訓定聲第204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80頁【崇文】第1917頁
16說文句讀第723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813頁,第5字
18古字釋要第569頁,第3字

国语辞典

◎船上用来悬挂帆篷的竿子。

《广韵•平声•灰韵》:“桅,小船上樯竿也。”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

船桅。

两岸词典

◎船上挂帆的杆子。

船桅、桅顶、桅杆。

翻译

mast of ship Mast (S) mâ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