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字拼音是(wéi),部首是囗部,总笔画是12画。
〔圍〕字是全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囗、韋”。
〔圍〕字仓颉码是WDMQ,五笔是LNHH86,LNKG98,四角号码是60506,郑码是JDJM。
〔圍〕字的UNICODE是U+570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285,UTF-32:0000570D,UTF-8:E5 9C 8D。
〔圍〕字异体字是囗、围。
动
1.从四周拦挡、包拢。
《左传•僖公五年》:“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
团团围住。
2.环绕。
《庄子•则阳》:“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红楼梦•第五九回》:“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
围绕。
3.防守。
《公羊传•庄公十年》:“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名
1.四周、周边的大小长度。
《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参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西游日记二》:“道旁有空树一圆,出地尺五,围大五尺,中贮水一泓。”
周围、外围。
2.遮蔽用的布类。
床围、轿围。
3.量词:(1) 计算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围的圆周长度的单位。
这个茶壶约有二围大小。(2) 计算两只胳膊合抱长度的单位。如:十围粗的大树。《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4.战事的包挡阵势。
《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高帝用陈平奇计,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突围。
◎见“围”。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囗部
武英殿刻本: 第50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220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1頁,第14字
古文: 囗
《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𡘋音韋。《說文》:守也。
又繞也。《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註】周備也。範,如金之有模範。圍,匡郭也。
又,《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註】分天下爲九處,若規圍然。
又,環也。《周禮・夏官・環人》〔註〕: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爲之守衞。
又,遮取禽獸。《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註】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又,〈王制〉:天子不合圍。【註】言不四面圍之也。
又,環繞攻城。《春秋提要》〔註〕:環其城邑曰圍。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註】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又,《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又,縣名。《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又,與韋通。《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又,與衞通。《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註】圍同「衞」。
又,《唐韻》、《集韻》𡘋于貴切,音謂 —— 繞也。
〔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囗部。
〔圍〕字拼音是wéi,全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囗、韋。
〔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éi] ⑴ 见“围”。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楚〔战国〕 简 包山
秦 简 睡虎地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六下反切羽非切頁碼第203頁,第12字續丁孫
守也。从囗韋聲。
承培元廣答問疏證:「『囗,回也,象回币之形』,『圍,守也』(此攻圍正字),義本相別,今有圍,無囗,圍兼二義。」按:甲骨文、金文像人圍攻或圍守城形。
卷别卷十二反切于歸反頁碼第518頁,第6行,第1字述
守也。從囗韋聲。
卷别卷六下反切羽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111頁,第4字許惟賢第490頁,第9字
守也。从囗。韋聲。
羽非切。十五部。
朱二守也,不放也,圍城,别言;囗,不必守,通言。「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京氏《易》作「犯違」,訓對抗,亦通。
朱三與囗實一字。
錢一範囗。圍守。
围,城池防御。字形采用“囗”作边旁,采用“韋”作声旁。
甲骨文作,從止、,聲。止像左腳掌,像右腳掌,都屬象形,在此表示眾人;,像四周封閉包圍的樣子,在此表空間。二者相合,可會以包圍的意思。另一形作,在空間裡多了、,以示被圍之人。金文第一例,止、二字填實,外增字,可會以被包圍的意思,構形為從止、,聲。第二例,顯然承自甲文第二例。第三例二止分別置於其內之上下,以示包圍之義,再加於外,以表其聲。戰國文字二例,應承自金文第三例。篆文作,和金文全同,承自於彼,當可確信。隸書、楷書之形都沿篆文以定體。自金文第三例以下,都是從韋、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00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13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9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57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49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85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54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32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09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57頁,第2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54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043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442頁【補遺】第1694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224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34頁【崇文】第213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1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268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156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618頁,第1字 |
动
1.从四周拦挡、包拢。
《左传•僖公五年》:“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
团团围住。
2.环绕。
《庄子•则阳》:“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红楼梦•第五九回》:“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
围绕。
3.防守。
《公羊传•庄公十年》:“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名
1.四周、周边的大小长度。
《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参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西游日记二》:“道旁有空树一圆,出地尺五,围大五尺,中贮水一泓。”
周围、外围。
2.遮蔽用的布类。
床围、轿围。
3.量词:(1) 计算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围的圆周长度的单位。
这个茶壶约有二围大小。(2) 计算两只胳膊合抱长度的单位。如:十围粗的大树。《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4.战事的包挡阵势。
《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高帝用陈平奇计,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突围。
1.包围;环绕;将四周拦挡起来。
围绕、围攻、围观、她将丝巾围在脖子上。
2.四周。
周围、氛围。
3.周长。
腰围、胸围、树围。
4.遮蔽用的布类。
床围、轿围。
5.指包挡阵势或困危情势。
突围、解围。
6.量词。用于计算周长:
7.(1)两只手的拇指与食指合并在一起的周长。
这个茶壶有三围大小。
8.(2)两只胳臂环抱的周长。
这棵树的树干约有十围粗。
9.姓。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einkreisen, umzingeln, umwickeln, umgeben, umzäunen (V), rundum, rundherum, herum, ringsrum, ringsherum (Präp) entourer, encercler, cern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