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泑〕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ōu、yòu、āo),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8画

〔泑〕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幼”。

〔泑〕字仓颉码是EVIS,五笔是IXLN86,IXET98,四角号码是34127,郑码是VZZY

〔泑〕字的UNICODE是U+6CD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857,UTF-32:00006CD1,UTF-8:E6 B3 91。

〔泑〕字异体字是


◎同【】。


◎〔~泽〕古湖泊名,即今中国新疆罗布泊,如“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


笔顺:点、点、提、撇折、撇折、点、横折钩、撇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1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616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563頁,第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糾切,音黝 —— 水黑色也。《說文》:澤在昆侖山下。《水經》:河水東注于泑澤。【註】卽所謂蒲昌也。

又,山名。《山海經》:泑,山神蓐收居之。

又,《廣韻》、《集韻》𡘋於虬切,音幽 —— 義同。

又,《正字通》:窑器色光滑者俗曰泑。

又,《集韻》:於交切,音坳 —— 水名,在長沙。

注解

〔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泑〕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ōu、yòu、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幼

〔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ōu] ⑴ 〔~泽〕古湖泊名,即今中国新疆罗布泊,如“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 [yòu] ⑴ 古同“釉”。 [āo] ⑴ 古水名,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

字源字形

泑(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泑(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泑(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泑(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於糾切頁碼359頁,第4字續丁孫

泑澤。在昆侖虛下。从水幼聲。讀與𣢜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伊紏反頁碼873頁,第6行,第1字述

泑澤在昆侖下。從水幼聲。讀若𣢜同。

臣鍇按:水所鍾曰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於糾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064頁,第1字許惟賢第904頁,第1

泑泑澤。

澤上補一字。

在昆侖虛下。

宋本河泑下皆作昆侖。趙鈔本侖作崙。非。虛字各本無。今依《太平御覽》所引補。昆侖虛見《爾雅》、《山海經》、《水經》。丠部曰:虛,大丘也。昆侖丘謂之昆侖虛。《山海經・西山經》曰:不周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西山經》之泑澤,郭景純酈善長比云卽《史・漢》之鹽澤。一名蒲昌海者也。云河水所潛,卽《史・漢》書所謂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也。泑澤歫于闐山漢武詺之昆侖者不甚遠。故曰在昆侖虛下。

从水。幼聲。讀與𣢜同。

𣢜同呦。於糾切。三部。

泑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0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902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684頁
4說文校箋第462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428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54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63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25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8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82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448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368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570頁【補遺】第17600頁
14通訓定聲第96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917頁【崇文】第3665頁
16說文句讀第1489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002頁,第1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the vitreous glaze on china, porcelain, et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