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裎〕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éng、chěng),部首是衤部,总笔画是12画。
〔裎〕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呈”,五行属火。
〔裎〕字仓颉码是LRHG LRMG,五笔是PUKG,四角号码是36214,郑码是WTJC,中文电码是5935,区位码是8146。
〔裎〕字的UNICODE是U+88C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022,UTF-32:000088CE,UTF-8:E8 A3 8E。
〔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306。
名词
1.裸体,没有穿衣服或脱去衣服的情状。
nude;
裎,但也。从衣,呈声。 —— 《说文》裎,袒也。 —— 《广雅》裎,裸也。 —— 《后汉书·马融传》注虽袒裼裸裎于我侧。 —— 《孟子》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 《战国策》
2.系玉佩的带子。
ribbon;
佩紟谓之裎。 —— 《方言》。郭璞注:“所以系玉佩带也。”
3.另见 chěng。
①脱衣露体。
②古代系玉佩的带子。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75頁,第2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7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92頁,第22字
《唐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𡘋音呈。《類篇》:倮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焦氏《易林》:裸裎逐狐,爲人所笑。
又,《玉篇》:衣揚也。
又,《博雅》:佩紟謂之裎。《廣韻》:裎,佩帶也。
又,揚子《方言》:襌衣無袌者,謂之裎衣。
又,《集韻》:丑郢切,音逞 —— 深衣也。
又,丈井切,音徎;直正切,音鄭 —— 義𡘋同。
〔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裎〕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éng、chě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呈,五行属火。
〔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éng] ⑴ 脱衣露体。⑵ 古代系玉佩的带子。㈡ [chěng] ⑴ 古代一种对襟单衣。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八上反切丑郢切頁碼第274頁,第3字續丁孫
袒也。从衣呈聲。
卷别卷十六反切丑靜反頁碼第702頁,第3行,第2字述
袒。從衣呈聲。
臣鍇按:孟子曰:「裸裎於我側。」
卷别卷八上反切丑郢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582頁,第2字許惟賢第693頁,第5字
但也。
但各本作袒。今正。裎之言呈也,逞也。《孟子》。袒裼裸裎。亦作程。土喪禮注。倮程。
从衣。呈聲。
丑郢切。十一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39頁,第1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90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2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52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32頁,第1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200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054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204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773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14頁,第1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44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85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452頁【補遺】第1726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85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25頁【崇文】第28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31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611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805頁,第10字 |
动
◎光著身子不穿衣服。
《集韵•平声•清韵》:“裎,倮也。”《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名
◎佩带。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七下•释器》:“佩𫄛谓之裎。”疏证:“古者佩玉有绶,以上系于衡,衡上复有绶,以系于革带。”
◎〈书〉袒露;裸露身体。
裸裎。
◎〈书〉古代一种对襟单衣。
to take off the clothes and expose the body. to carry in the girdle enlever ses vêtements, être nu, se dévêtir, se déshabiller, nu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