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韅〕字拼音是(xiǎn),部首是革部,总笔画是23画。
〔韅〕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㬎”。
〔韅〕字仓颉码是TJAVF,五笔是AFJO,四角号码是46533,郑码是EEZU。
〔韅〕字的UNICODE是U+97C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53,UTF-32:000097C5,UTF-8:E9 9F 85。
〔韅〕字异体字是䩙、𩌹、𩌺、𩎌、𩎍、𩏰。
名
◎绕在马腹下,用来缚系马鞍的皮带。
《史记•卷二四•礼书》:“寝兕持虎,鲛韅弥龙,所以养威也。”裴骃集解引徐广曰:“韅者,当马腋之革。”唐•司马贞•索隐:“韅,马腹带也。”
◎驾车时套在牲口腹部(一说背部)的皮带。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29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2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4頁,第16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呼典切,音顯。《廣韻》:在背曰韅。《集韻》:著掖鞥也。《釋名》:韅,經也,橫經其腹下也。《荀子・禮論篇》: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註】馬服之革,蓋象蛟形。徐廣曰:以蛟魚皮爲之。
又,《集韻》、《韻會》𡘋馨甸切,音灦 —— 義同。《左傳・僖二十八年》:晉車七百乗,韅靷鞅靽。【註】在背曰韅,在腹曰鞅。韅許見反,又去見反。
又,《集韻》、《類篇》𡘋輕甸切,音俔 —— 義同。《玉篇》同「𩎌」。
《集韻》或作𩎍。
〔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韅〕字拼音是xi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㬎。
〔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ǎn] ⑴ 驾车时套在牲口腹部(一说背部)的皮带。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三下反切呼典切頁碼第84頁,第27字續丁孫
𩎌、韅
著掖鞥也。从革顯聲。
《集韻・銑韻》:「韅,𩎍或从顯。」
卷别卷六反切䦧峴反頁碼第233頁,第6行,第1字述
著腋鞥也。從革顯聲。
臣鍇按:𭄘熙《釋名》:「𩎍,經也。」經其腹下也。
卷别卷三下反切呼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34頁,第4字許惟賢第196頁,第3字
箸亦鞥也。
亦鉉本作掖。非其物也。鍇作腋。俗字也。今正。亦,人之臂亦也。箸亦鞥,謂箸於馬兩亦之革也。箸亦,謂直者。當膺,謂橫者。鞥當作靼。《左傳釋文》、《正義》引皆作皮。作鞥非也。《史記・禮書》鮫韅。徐曰:韅者,當馬腋之革。若《釋名》云橫經腹下,杜注左云在背曰韅皆異說也。
从革。顯聲。
呼典切。十四部。按古假顯爲之。《檀弓》子顯,公子縶也。盧氏植云:古者名字相配。顯當作韅。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68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37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8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15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08頁,第20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85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664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539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64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8頁,第2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15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848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326頁【補遺】第1649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71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35頁【崇文】第9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30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276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293頁,第9字 |
名
◎绕在马腹下,用来缚系马鞍的皮带。
《史记•卷二四•礼书》:“寝兕持虎,鲛韅弥龙,所以养威也。”裴骃集解引徐广曰:“韅者,当马腋之革。”唐•司马贞•索隐:“韅,马腹带也。”
◎〈书〉系在马腹下,用来缚住马鞍的皮带。
harnes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