𦍲


〔𦍲〕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áng、yàng),部首是羊部,总笔画是11画

〔𦍲〕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歺、羊”。

〔𦍲〕字仓颉码是YNTQ,五笔是HQUD,郑码是IDRU

〔𦍲〕字的UNICODE是U+2637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56530,UTF-32:00026372,UTF-8:F0 A6 8D B2。

〔𦍲〕字异体字是痒、𦍙


◎同“𦍙”。



笔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1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773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727頁,第9

《唐韻》:似陽切;《集韻》:徐羊切,𡘋音詳。《說文》:瘍也。

又,《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𡘋音陽。《博雅》:痒,病也。《詩・小雅》:癙憂以痒。【傳】痒,病也。又,〈大雅〉:稼穡卒痒。

又,與瘍同,創也。《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痒疥疾。《後漢・律曆志》:春分,晷長七尺二寸四分,當至不至,多病耳痒。

又,《廣韻》:餘兩切;《集韻》:以兩切;《韻會》:下朗切,𡘋音養。《玉篇》:痛痒也。《廣韻》:皮痒。《集韻》:膚欲搔也。《抱朴子・塞難卷》:人不能自知其體老少痛痒之何故。

又,《集韻》或作癢,通作養。詳後癢字註。

又,《集韻》:弋亮切,音漾 —— 創也。

注解

〔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痒〕字拼音是yǎ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羊,五行属

〔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疒( chuáng ),养声。本义是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ǎng] ⑴ 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

字源字形

说文解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