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é、yé),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6画

〔邪〕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牙、阝”或“牙、⻏”,五行属水。

〔邪〕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邑,牙声。本义是琅邪郡。字亦作琊。

〔邪〕字仓颉码是MHNL,五笔是AHTB,四角号码是77227,郑码是HIY,中文电码是6723,区位码是4816

〔邪〕字的UNICODE是U+90A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34,UTF-32:000090AA,UTF-8:E9 82 AA。

〔邪〕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405,属常用字

〔邪〕字反义词是,异体字是斜、耶、衺、釾、铘、𧘪、𨚌


形容词

1.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 《诗·小雅·采菽》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 —— 《贾子道术》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 —— 《春秋繁露》回邪曲直。 —— 《礼记·乐记》

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2.不正当,不正派。

evil;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 —— 《礼记·祭义》亡正处邪。 —— 《周书·王佩》。注:“奸术也。”愚乱之邪臣。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是以邪氛岁增。 —— 《汉书·元帝纪》放辟邪侈。 —— 《孟子·梁惠王上》惧谗邪。 ——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去邪无疑。 —— 《尚书》愤世疾邪。 —— 明· 刘基《卖柑者言》辟邪说。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邪魔(恶习);邪皮(不正经,不老实);邪说诬民(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邪术(不正当的方术)

3.异常。妖异怪诞。

heretical;

性不信巫邪。 —— 《南史》

邪螭(古代传说中之蛟龙,头上无角);邪教;邪传(怪异的传闻);异端邪说;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名词

1.品行不正的人。

crafty and evil person;

任贤勿二,去邪勿疑。 —— 《书·大禹谟》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邪、曲,不正,邪恶的人。名词)。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邪丑(邪恶丑陋的人)

2.中医指邪气 pathogenic factor。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素问·评热病论》

寒邪;风邪;灸刺和药逐去邪

3.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 。

demon;

中邪;妖邪;邪魅

4.另见 yé。


①不正当,不正派。~恶( è )。~念。~说。

②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

③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 zhòng )~。

④妖异怪诞。~魔。~术。

⑤同“斜”。


笔顺:横、撇折、竖钩、撇、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8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269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1255頁,第15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𡘋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𡘋音耶。《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余 —— 與餘同。《史記・歷書》〔即《史記・曆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 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叶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叶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𠋫,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邑部

愛日堂藏本: 第74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74頁,第11

《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

謹照原文名改命。

《詩・𠨒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

謹照原文𠨒改邶。

注解

〔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邪〕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é、y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牙、⻏,五行属

〔邪〕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邑,牙声。本义是琅邪郡。字亦作琊。

〔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é] ⑴ 不正当,不正派⑵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⑶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⑷ 妖异怪诞⑸ 同“斜”。 [yé] ⑴ 同“耶”,疑问词。

字源字形

邪(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邪(简·秦·睡虎地) 秦 简 睡虎地

邪(石经·汉·熹平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邪(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邪(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邪(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邪(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邪(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以遮切頁碼211頁,第18字續丁孫

邪琅邪郡。从邑牙聲。

段玉裁注:「漢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隸書從耳作耶,由牙耳相似。」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寅遮反頁碼544頁,第3行,第1字述

邪琅邪,郡名也。從邑牙聲。

臣鍇曰:「今沂州也。又語未定之詞。」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以遮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190頁,第2字許惟賢第523頁,第3

邪琅邪郡也。

謂琅邪郡之字如此作也。《前志》曰:琅邪郡,秦置。屬徐州。《後志》曰:琅邪國,屬徐州刺史部。許從前漢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領東武等五十一縣。今山東兖州府東境,沂州府及青州府南境,莒州,萊州府南境,膠州一帶皆是其地。今兖州府諸城縣縣東南百四十里有故琅邪城。古齊琅邪邑也。其地有琅邪山。《管子》。齊桓公將東遊。南至琅邪。《孟子》。齊景公欲遵海而南。放於琅邪。蘇秦說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史記》。秦始皇屢竝海至琅邪。《子虚賦》曰:齊東陼鉅海。南有琅邪。皆謂今諸城縣。《山海經》云琅邪臺在渤海郡閒。非也。趙岐曰:琅邪,齊東南境上邑。越絕書。句踐旣滅吳。欲霸中國。徙都琅邪。立觀臺於山上。周七里。以望東海。始皇立琅邪郡,爲三十六郡之一。而漢因之。尋周時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許君以其字從邑。傅合郡名爲釋耳。《九經字㨾》曰: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鄒魯。人有善道。故爲郡名。今《經典》玉旁作良者譌。未知其說所出。古書絕無作郎者。且琅邪齊地。非鄒魯地。邪,古書用爲衺正字。又用爲辭助。如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緼邪,是也。今人文字。邪爲疑辭。也爲決辭。古書則多不分別。如《子張》問十世可知也,當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兩句竝用者。如龔遂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韓愈文。其眞無馬邪,其眞不知馬也。皆也與邪同。

从邑。牙聲。

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漢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隷書從耳作耶。由牙耳相似。臧三牙或作臧三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邪正當作袤。父曰邪,俗作爺;爺乃外國語(《廣雅》父字頭甚多,獨無爺字。可見魏晉之間尚無此稱也),始見於《木蘭詩》。

父、爸、㸙,中國語;爹,西羌語。邪或作耶,今作爺,乃外國語(北狄語)。

邪正=衺正。本義為琅邪郡也。父曰邪,俗作爺。爺乃外國語(青海那邊的話)。《廣雅》父字頭之字多,獨無爺字,可見魏晉間尚無此稱也。爺字始見於《木蘭詩》。俗作耶者,因牙隸書作囗,故譌从耳作耶。語助之耶無意義。

白话解释

邪,琅邪郡。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牙”作声旁。

邪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17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538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414頁
4說文校箋第269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59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93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61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47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7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65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267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215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709頁【補遺】第16998頁
14通訓定聲第177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67頁【崇文】第2265頁
16說文句讀第863頁
17章授筆記第278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34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45頁,第2字

国语辞典

1.不正当的。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论〉:“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邪念、邪心、邪恶。

2.奇怪、异于正常的。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这可是邪的!难道那小子有这么大神通不成?”

邪事、邪门、邪魔。

3.偏斜不正的。

《诗经•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1.不正当的思想或行为。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改邪归正、奸邪。

2.人事无法理解的怪异事件。

中邪、驱邪、百邪不侵。

3.中医称足以伤人致病的四时之气或环境因素。

风邪、寒邪。

1.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

《庄子•养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2.参见“邪呼”、“邪许”条。

◎(一)之又音。

◎慢慢的。

《诗经•邶风•北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汉•郑玄•笺:“邪,读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仪虚徐宽仁者,今皆以为急刻之行矣,所以当去以此也。”

◎剩余。

《史记•卷二六•历书》:“归邪于终,事则不悖。”南朝宋•裴骃•集解:“邪,余分也;终,闰月也。”

两岸词典

1.不正当;不正派。

邪念、歪理邪说、纯正无邪。

2.指妖魔鬼怪及其带来的灾祸。

撞邪、中(ㄓㄨㄥˋ zhòng)邪、驱邪。

3.中医指致病的因素。

风邪、寒邪入里、湿邪伤脾胃。

4.〈口〉异常;奇怪。

这事真邪了、有股子邪劲儿。

1.〈书〉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用于地名:

3.(1)(秦置)古郡名。即琅邪。约在今山东。

4.(2)(南朝齐置)古郡名。即琅邪。约在今江苏。

翻译

wrong, evil, depraved, vicious, perverse, heterodox dämonisch (Adj)​, ruchlos (Adj) mauvais, malfaisan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