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鉶〕字拼音是(xíng),部首是金部,总笔画是14画

〔鉶〕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金、刑”或“釒、刑”。

〔鉶〕字仓颉码是CMTN,五笔是QGAJ,四角号码是82100,郑码是PAEK

〔鉶〕字的UNICODE是U+927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494,UTF-32:00009276,UTF-8:E9 89 B6。

〔鉶〕字异体字是䤯、铏、鉶、𨦕、𨦿


1.古代祭祀时,用来盛菜和羹的器皿。形如小鼎,两足三耳,有盖。

《广韵•平声•青韵》:“铏,祭器。”《礼记•礼运》:“实其簠、簋、笾、豆、铏、羹。”汉•郑玄•注:“钘本又作铏,盛和羹器,形如小鼎。”

2.菜羹。

《仪礼•士虞礼》:“设一铏于豆南,佐食出立于户西。”汉•郑玄•注:“铏,菜羹也。”


◎见“铏”。


笔顺: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横、横、撇、竖、竖、竖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21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303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291頁,第11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𡘋音刑。《說文》本作𨦕,器也。《廣韻》:祭器。《玉篇》:羹器也。《周禮・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註】羹加五味,盛以鉶器,故曰鉶羹。《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鉶。【註】鉶,菜和羹之器。【疏】據羹在鉶言之,謂之鉶羹;據器言之,謂之鉶鼎。《前漢・司馬遷傳》:堯舜飯土簋,歠土鉶。【註】鉶,瓦器也,《史記》省作刑。

《集韻》或作䤯,通作銒。

注解

〔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鉶〕字拼音是xí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刑

〔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íng] ⑴ 见“铏”。

字源字形

鉶(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鉶(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鉶(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鉶(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鉶(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戶經切頁碼465頁,第11字續丁孫

𨦕

𨦿、鉶、鉶、䤯

𨦕器也。从金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賢星反頁碼1089頁,第6行,第1字述

𨦕器也。從金刑聲。

臣鍇曰:「鉶,羹器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戸經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814頁,第6字許惟賢第1224頁,第5

𨦿

𨦿器也。

此《禮器》也。《魯頌》。毛炰胾羹。傳曰:羹,大羹。𨦕羹也。按大羹,煮肉汁不和。貴其質也。𨦕羹,肉汁之有菜和者也。大羹盛之於登。𨦕羹盛之於𨦕。𨦕羹菜和謂之芼。其詳在《禮經》。𨦕《經典》亦作銒。此猶㓝罰字本从井。作𠛬非正字也。內饔職𨦕作㓝,亦叚借字。

从金。㓝聲。

戸經切。十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似豆。

鉶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23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86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882頁
4說文校箋第618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53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2051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342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86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93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68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594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89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504頁【補遺】第18029頁
14通訓定聲第340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24頁【崇文】第4893頁
16說文句讀第2028頁
17章授筆記第581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50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78頁,第10字

国语辞典

1.古代祭祀时,用来盛菜和羹的器皿。形如小鼎,两足三耳,有盖。

《广韵•平声•青韵》:“铏,祭器。”《礼记•礼运》:“实其簠、簋、笾、豆、铏、羹。”汉•郑玄•注:“钘本又作铏,盛和羹器,形如小鼎。”

2.菜羹。

《仪礼•士虞礼》:“设一铏于豆南,佐食出立于户西。”汉•郑玄•注:“铏,菜羹也。”

两岸词典

◎〈书〉古代一种盛菜羹的器皿,似鼎而小,多用于祭祀。

翻译

sacrificial cauldro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