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鬚〕字拼音是(xū),部首是髟部,总笔画是22画。
〔鬚〕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須”。
〔鬚〕字仓颉码是SHHHC,五笔是DEEM,四角号码是72286,郑码是CHPG。
〔鬚〕字的UNICODE是U+9B1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706,UTF-32:00009B1A,UTF-8:E9 AC 9A。
〔鬚〕字异体字是䰅、䰑、須、须。
名
1.生在下巴或嘴边的毛。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元•刘时中〈端正好•既官府甚清明套•六煞〉:“常想著半江春水翻风浪,愁得一夜秋霜染鬓须。”
胡须、捋须、须髯。
2.动物的触须。
唐•韩偓〈已凉〉诗:“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羊须、鼠须、捋虎须。
3.植物的芒、花蕊或细根。
晋•潘岳〈芙蓉赋〉:“丹𪸩拂红,飞须垂的。”
参须、花须。
形
◎疏细像须的。
须根。
①下巴上的鬍鬚,後也泛指鬍鬚。~髮。
②形狀像鬍鬚的。蝦~。花~。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84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56頁,第3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3頁,第12字
《廣韻》:相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𡘋音須。《玉篇》:髭須也。本作須。《韻會》:須已从彡,俗加髟作鬚,非。
〔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髟部。
〔鬚〕字拼音是x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須。
〔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ū] ⑴ 下巴上的鬍鬚,後也泛指鬍鬚⑵ 形狀像鬍鬚的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九上反切相俞切頁碼第296頁,第2字續丁孫
面毛也。从𩑋从彡。凡須之屬皆从須。
臣鉉等曰: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是。
朱駿聲《通訓定聲》:「《禮記・禮運》疏引《說文》:『須,謂頤下之毛。』象形。按:頤下曰須,口上曰髭,頰旁曰𩓾。俗字作鬚。」
卷别卷十七反切四于反頁碼第739頁,第6行,第1字述
面毛也。從頁、彡。凡須之屬,皆從須。
臣鍇曰:「會意。」
卷别卷九上反切相俞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693頁,第1字許惟賢第742頁,第2字
頤下毛也。
各本譌作面毛也三字。今正。《禮記・禮運・正義》曰:案《說文》云耐者,鬚也。鬚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今本而篆下云頰毛也。須篆下云面毛也。語皆不通。毛篆下云眉髮之屬。故眉解目上毛。須解頤下毛。須在頰者謂之䫇,不謂之而。釋須爲面毛則尢無理。須在頤下。頾在口上。䫇在頰。其名分別有定。《釋名》亦曰:口上曰髭。口下曰承漿。頤下曰鬚。在頰耳旁曰髥。與許說合。易賁六二。賁其須。侯果曰:自三至上,有頤之象。二在頤下,須之象也。引伸爲凡下垂之偁。凡《上林賦》之鶡蘇,《吳都賦》之流蘇,今俗云蘇頭皆卽須字也。俗假須爲需。別製䰅鬚字。
从𩑋彡。
彡者,毛飾畫之文。須與頾每成三綹。形似之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讀如𢯱。《釋名》曰:鬚,秀也。
凡須之屬皆从須。
须,长在脸上的毛。字形采用“页、彡”会义。所有与须相关的字,都采用“须”作边旁。
「須」是「鬚」的本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漢隸都是由頁、彡構成,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從頁,表示與人的頭部顏面相關;從彡,像鬍子之形。段注本《說文‧頁部》:「須,頤下毛也。从頁、彡。」本義是人臉頰上的鬍子。篆文構形已分離為從頁、彡。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後來「須」假借為務必、必須、等待等意義,轉注為從「髟」從「須」聲的「鬚」字,以保留「須」的本義。「鬚」從髟(ㄅㄧㄠ)、須聲,須兼表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教育部將「須」、「鬚」分化為各自獨立的正字。規範字仍用本字「須」,並據偏旁類化,寫成「须」。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81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38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6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77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54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276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19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41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889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0頁,第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67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05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916頁【補遺】第1735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47頁,第5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63頁【崇文】第304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06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703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5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850頁,第5字 |
名
1.生在下巴或嘴边的毛。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元•刘时中〈端正好•既官府甚清明套•六煞〉:“常想著半江春水翻风浪,愁得一夜秋霜染鬓须。”
胡须、捋须、须髯。
2.动物的触须。
唐•韩偓〈已凉〉诗:“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羊须、鼠须、捋虎须。
3.植物的芒、花蕊或细根。
晋•潘岳〈芙蓉赋〉:“丹𪸩拂红,飞须垂的。”
参须、花须。
形
◎疏细像须的。
须根。
1.长在下巴的毛;泛指胡子。
捋须、胡须、须眉。
2.像胡子一样的东西。
触须、参须、玉米须。
beard, whiskers; whisker-like jemanden ansprechen, mutig entgegentreten barbe, moustach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