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字拼音是(xún),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9画

〔荀〕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旬”,五行属木。

〔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旬声。本义是传说中的草名。

〔荀〕字仓颉码是TPA,五笔是AQJF,四角号码是44627,郑码是ERK,中文电码是5424,区位码是6087

〔荀〕字的UNICODE是U+834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600,UTF-32:00008340,UTF-8:E8 8D 80。

〔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124


名词

1.形声。从艸,旬声。本义:传说中的草名。

2.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草 。

a grass;

荀草(传说中的香草。据说服之可以美容色)

3.姓。


①传说中的一种香草。

②姓。


笔顺:横、竖、竖、撇、横折钩、竖、横折、横、横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65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1029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997頁,第16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𡘋音恂。《說文》:草也。《山海經》:靑要之山有草焉,黃華赤實,名曰荀草。郭璞《圖詠》:荀草赤實,厥狀如葌。

又,國名。《左傳・桓九年》:荀侯賈伯伐曲沃。《水經注》:汾水,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荀氏有二,本侯國也。晉荀林父,以邑爲氏。

注解

〔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荀〕字拼音是xú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旬,五行属

〔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旬声。本义是传说中的草名。

〔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ún] ⑴ 传说中的一种香草。⑵ 姓。

字源字形

荀(石经·汉·熹平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荀(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荀(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荀(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荀(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荀(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相倫切頁碼31頁,第21字續丁孫

荀艸也。从艸旬聲。

臣鉉等案:今人姓荀氏,本郇矦之後,宜用郇字。

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9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96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87頁
4說文校箋第43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36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132頁,第1字
7說文探原第640頁,第2字
8說文集注第205頁,第4字
9說文標整第25頁,第4字
10標注說文第44頁,第1字
11說文注箋第352頁,第4字
12說文詁林第1926頁
13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87頁,第5字
14古字釋要第98頁,第9字
15新附通誼第4頁,第2字

国语辞典

1.国名。周代诸侯国,春秋时为晋所灭,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新绛县西。

2.一种草。

《山海经•中山经》:“青要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稿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3.姓。如战国时赵国有荀况。

两岸词典

◎姓。

翻译

surname; ancient state; plant (nom de famill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