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字拼音是(xún),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5画

〔潯〕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尋”。

〔潯〕字仓颉码是ESMI,五笔是IVAF,四角号码是37146,郑码是VXJD

〔潯〕字的UNICODE是U+6F6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527,UTF-32:00006F6F,UTF-8:E6 BD AF。

〔潯〕字异体字是浔、潭、𤃂


1.水边。

《淮南子•原道》:“游于江浔海裔,驰要褭,建翠盖。”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城府开青旭,松筠起碧浔。”

2.大陆地区江西省九江县的别称。

南浔铁路。


◎见“浔”。


笔顺:点、点、提、横折、横、横、横、竖、提、竖、横折、横、横、竖钩、点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9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650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598頁,第25

《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𡘋音尋。《說文》:旁深也。一曰水厓也。或作𤃂、潭。

又,水名,在琅琊。《水經注》:潯水,出巨公之山。

又,潯陽,地名,漢屬盧江郡。郭璞〈江賦〉:流九派乎潯陽。

又,州名。漢桂林郡,唐置潯州。《廣輿記》:今爲潯州府。

又,《集韻》:夷針切 —— 與淫同。

又,徒南切,音覃 —— 義同。

注解

〔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潯〕字拼音是xú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尋

〔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ún] ⑴ 见“浔”。

字源字形

潯(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潯(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潯(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潯(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潯(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徐林切頁碼368頁,第14字續丁孫

潯㫄深也。从水尋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似侵反頁碼901頁,第6行,第3字述

潯㫄深也。從水尋聲。

臣鍇按:《淮南子》曰:「游於江潯海裔。」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徐林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201頁,第5字許惟賢第958頁,第2

潯旁深也。

今人用此字,取義於旁而已。

从水。尋聲。

徐林切。七部。

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28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928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701頁
4說文校箋第478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439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60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71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43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46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89頁,第33字
11標注說文第463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88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936頁【補遺】第17656頁
14通訓定聲第392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962頁【崇文】第3845頁
16說文句讀第1561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12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022頁,第3字

国语辞典

1.水边。

《淮南子•原道》:“游于江浔海裔,驰要褭,建翠盖。”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城府开青旭,松筠起碧浔。”

2.大陆地区江西省九江县的别称。

南浔铁路。

两岸词典

1.〈书〉水边。

周驰乎兰泽,弭节乎江浔(《文选‧枚乘‧七发》)。

2.江西九江的别称。

3.量词。英制用于计算海水水深。1浔等于1.8288公尺。也作“噚”(陆⃝今不用)、“英寻”(陆⃝今作“英寻”)。

翻译

steep bank by stream; jiujiang Steilufer (S) (nom d'une rivière)​, berg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