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喦〕字拼音是(yán),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12画。
〔喦〕字是上下结构,三叠字 (含三叠字结构),可拆字为“口、𠮝、口、凵”或“品、山”。
〔喦〕字仓颉码是RRRU,五笔是KKKM,四角号码是60772,郑码是JJJL。
〔喦〕字的UNICODE是U+55A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926,UTF-32:000055A6,UTF-8:E5 96 A6。
〔喦〕字异体字是嵓、巖、讘、𠹜、𠼧。
动
◎多话。
《说文解字•品部》:“喦,多言也。”清•段玉裁•注:“此与言部讘音义皆同。”《玉篇•品部》:“喦,曳喦,争言也。”
◎同“岩”。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62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200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8頁,第1字
《唐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𡘋音聶。《說文》:多言也,从品相連,《春秋傳》次于喦北。〇【按】《春秋・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三傳俱作聶,《說文》作喦,或古本喦聶通也。
又,《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𡘋音顳 —— 義同。《集韻》本作讘,或作囁。
又,《玉篇》:曳喦,爭言也。
又,《集韻》:逆吸切,音岌 —— 地名。《春秋》:取宋師于喦。〇【按】《春秋・哀十三年》鄭取宋師于喦,無釋文;〈十二年〉,《左傳》釋文:喦,五咸反,𡘋不音入聲。然《集韻》當必有據,平聲一音當入山部嵒字註。《字彙》云:喦與山部嵒字音巖者不同。《正韻》引《古文尚書》用顧畏于民喦,孔氏《書》作碞,音巖,與山部嵒字混,非。
〔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喦〕字拼音是y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品、山。
〔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án] ⑴ 同“岩”。
商 甲骨文 宾组
楚〔战国〕 简 包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二下反切尼輒切頁碼第63頁,第6字續丁孫
多言也。从品相連。《春秋傳》曰:「次于喦北。」讀與聶同。
徐灝注箋:「喦從三口,而山以連之,即絮聒之義。」
《說文新證》:「甲骨文从三口相連,表示多言之意,或又从『人』,意義並無不同。」
卷别卷四反切女攝反頁碼第180頁,第6行,第1字述
多言也。從品山相連。《春秋傳》曰:「次于喦北。」讀與聶同。
臣鍇按:《春秋左傳》:「齊桓公救邢次於聶北。」今作「聶」,杜預闕之也。
卷别卷二下反切尼輒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338頁,第2字許惟賢第151頁,第8字
多言也。
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
从品相連。
會意。
《春秋傳》曰:次于喦北。
僖元年《左傳》文。今左作聶。聶北,郉地。杜氏說。
讀與聶同。
音同也。尼輒切。七部。
巖,河岸。字形采用“山”作边旁,“嚴”是声旁。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25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83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4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88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82頁,第1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87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9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19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31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1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88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659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795頁【補遺】第1640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8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81頁【崇文】第7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50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42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617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32頁,第1字 |
动
◎多话。
《说文解字•品部》:“喦,多言也。”清•段玉裁•注:“此与言部讘音义皆同。”《玉篇•品部》:“喦,曳喦,争言也。”
名
◎地名。春秋时代约在宋、郑两国之间。
◎〈书〉多言。
◎“嵒”的异体字。
talkative gesprächig, geschwätzi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