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扡〕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ō、chǐ、yǐ),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6画。
〔扡〕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也”。
〔扡〕字仓颉码是QPD,五笔是RBN,四角号码是54012,郑码是DYI,中文电码是8421。
〔扡〕字的UNICODE是U+626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185,UTF-32:00006261,UTF-8:E6 89 A1。
〔扡〕字异体字是拖、搋、移。
◎古同“拖”。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01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418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365頁,第2字
《集韻》同「拕」。詳拕字註。
又,《集韻》:待可切,駝上聲 —— 引也。《音學五書》:古音徒可切,後人誤入紙韻。《詩・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詳掎字註。
又,《唐韻》:移爾切,迤上聲 —— 加也。又,離也。
又,《集韻》、《韻會》𡘋丑豸切,褫上聲 —— 析也。又,落也。與搋同,或作拸。
又,《集韻》、《韻會》𡘋丈尒切,音豸 —— 義同。又,《集韻》:丈蟹切,音廌 —— 亦析也。
又,余支切,音移 —— 遷徙也。
又,是義切,音豉 —— 牽也。
《韻會》:《說文》引《詩》漢《五經》本作杝,今文《毛詩》陸德明所定作扡,音異字異,而義實同。〇【按】《詩・小雅》箋註:敕氏反。又,疏云:扡者,施也。觀其裂而漸相施及也。諸家音訓多从紙韻,今依《類篇》以古音爲正,而餘音附之。
卷目:考證・卯集中 部首:手部
愛日堂藏本: 第24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8頁,第26字
按詩小雅箋註,敕氏反。
謹照原書箋註改釋文。
〔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扡〕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ō、chǐ、y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也。
〔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ō] ⑴ 古同“拖”。㈡ [chǐ] ⑴ 顺着木纹剖开:“析薪~矣。”㈢ [yǐ] ⑴ 施加。⑵ 迁徙。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託何切頁碼第407頁,第33字續丁孫
扡、拖、𢫌
曳也。从手它聲。
《廣韻・歌韻》:「拕,曳也。俗作拖。」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忒羅反頁碼第978頁,第6行,第1字述
曳也。從手它聲。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437頁,第1字許惟賢第1060頁,第1字
曳也。
《申部》曰:束縛捽抴爲臾。又曰:曳者,臾曳也。然則曳之義略同抴。一說曳本作抴。後人避諱改之。《南越傳》。拕舟而入水。《論語》。加朝服扡紳。易。終朝三褫之。鄭本作拕。叚拕爲褫也。高誘注《淮南》遇盜拕其衣云:拕,奪也。
从手。它聲。
託何切。十七部。《廣韵》又徒可切。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5頁,第1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32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7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38頁,第1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83頁,第20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80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010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02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85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21頁,第1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6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71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971頁【補遺】第1782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29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65頁【崇文】第425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5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718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28頁,第10字 |
drag alon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