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衤〕字拼音是(yī),部首是衤部,总笔画是5画。
〔衤〕字是独体字。
〔衤〕字仓颉码是INLO,五笔是PUI86,PUYY98,四角号码是30203,郑码是WTAA,区位码是8134。
〔衤〕字的UNICODE是U+886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916,UTF-32:00008864,UTF-8:E8 A1 A4。
〔衤〕字异体字是衣。
◎同“衣”。用作偏旁。俗称“衣字旁”。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6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1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86頁,第9字
《唐韻》、《集韻》、《韻會》𡘋於希切,音依。《說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白虎通》:衣者,隱也。《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軀依也。《類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詩・周頌》: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 —— 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既切,讀去聲 —— 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 —— 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卷目:考證・申集下 部首:衣部
愛日堂藏本: 第64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9頁,第24字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𧙗。
謹照原文𧙗改祐。
〔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衣〕字拼音是yī,独体字,可拆字为亠、𧘇,五行属土。
〔衣〕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是上衣。
〔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ī] ⑴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⑵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⑶ 姓。
clothes; radical number 14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