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耴〕字拼音是(yì),部首是耳部,总笔画是7画

〔耴〕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耳、乚”。

〔耴〕字仓颉码是SJU,五笔是BNN,四角号码是12410,郑码是CEZ

〔耴〕字的UNICODE是U+803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820,UTF-32:00008034,UTF-8:E8 80 B4。

〔耴〕字异体字是䎲、耷、𦕿



◎〔聱~〕a。众多的声音;b。鱼鸟的状态。


笔顺:横、竖、竖、横、横、提、竖弯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0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65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931頁,第1

《廣韻》:魚乙切;《集韻》:逆乙切,𡘋音𤴸。《廣韻》:聱耴,魚鳥狀也。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註】《倉頡篇》曰:聱耴,衆聲也。〇【按】《字彙》質涉切,非。詳下𦔮字註。

注解

〔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耳部

〔耴〕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耳、乚

〔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ì] ⑴ 〔聱~〕a。众多的声音;b。鱼鸟的状态。

字源字形

耴(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耴(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简 包山

耴(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耴(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耴(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耴(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陟葉切頁碼398頁,第15字續丁孫

𦔮

耴、䎲

𦔮耳垂也。从耳下垂。象形。《春秋傳》曰「秦公子輒」者,其耳下垂,故以爲名。

王筠句讀:「从耳而引長之,以象其垂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陟聶反頁碼958頁,第6行,第1字述

𦔮􁑛𡍮也。從􁑛下𡍮,象形。《春秋傳》曰:「秦公子耴。」耴者,其􁑛𡍮也,故㠯爲名。

臣鍇曰:「以𣈆景公黑臋之類言之也,此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陟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362頁,第1字許惟賢第1027頁,第1

𦔮耳𠂹也。

𠂹各本作𡍮。今正。

从耳。𠃍下𠂹,象形。

𠃍今補。陟葉切。八部。

《春秋傳》曰:

按曰字衍。

秦公子𦔮者,其耳𠂹也。故㠯爲名。

今按《左氏傳》秦無公子𦔮。惟鄭七穆子良之子公孫輒字子耳。以許訂之,古本《左傳》當作公孫𦔮。《白虎通》所謂旁其名爲之字。聞名卽知其字。聞字卽知其名也。《左傳》云:以類命爲象。生而耳垂。因名之𦔮。猶生而夢神以黑規其臀。因名之黑臀。《吳都賦》魚鳥聱䎲。䎲音牛乙切。非此字。

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86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001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55頁
4說文校箋第521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470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172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92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84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1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12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500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15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662頁【補遺】第17774頁
14通訓定聲第58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36頁【崇文】第4141頁
16說文句讀第1700頁
17說文新證第839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87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566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098頁,第8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