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纓〕字拼音是(yīng),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23画

〔纓〕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嬰”或“糹、嬰”。

〔纓〕字仓颉码是VFBCV,五笔是XMMV,四角号码是26944,郑码是ZLLZ

〔纓〕字的UNICODE是U+7E9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403,UTF-32:00007E93,UTF-8:E7 BA 93。

〔纓〕字异体字是嬰、缨


1.系帽的带子。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细缨革靴者,皆鸟集鹄立。”

2.彩带。

《仪礼•士昏礼》:“主人入,亲说妇之缨。”汉•郑玄•注:“妇人十五许嫁,笄而礼之,因著缨,明有系也,盖以五采为之,其制未闻。”

3.马腹前的皮带。

《周礼•春官•巾车》:“锡樊缨十有再就。”汉•郑玄•注:“缨,今马鞅,王路之樊及缨皆以五采罽饰之。”

4.用线、绳、毛等做成像穗子的装饰物。

《水浒传•第三回》:“史进头戴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

长枪上扎著红缨子。

5.萝卜、芥菜等植物的茎和叶子。

萝卜缨子、芥菜缨儿。

6.绳索。

《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系。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唐•柳宗元〈乞巧文〉:“乃缨弁束衽,促武缩气。”


◎见“缨”。


笔顺: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竖、横折、横、横、横、撇、点、竖、横折、横、横、横、撇、点、撇点、撇、横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53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943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906頁,第27

《廣韻》:於盈切;《集韻》:渠成切,𡘋音嬰。《正韻》:於京切,音英。《說文》:冠系也。《釋名》:纓,頸也,自上而繫於頸也。《禮・曲禮》:女子許嫁纓。又,〈玉藻〉:𤣥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又,《儀禮・既夕》:薦馬纓三就。【註】今馬鞅。《周禮・春官・巾車》:錫樊纓。【註】纓,當胷,削革爲之也。又,《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註】纓,在馬膺首,如索帬。

又,《集韻》:於正切,音郢 —— 義同。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41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48

《周禮・春官・巾車》錫樊纓。

謹照原文錫改鍚。

注解

〔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纓〕字拼音是yī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嬰

〔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īng] ⑴ 见“缨”。

字源字形

纓(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纓(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纓(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於盈切頁碼435頁,第22字續丁孫

纓冠系也。从糸嬰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於盈切頁碼1033頁,第3行,第3字述

纓冠系也。從糸嬰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於盈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609頁,第1字許惟賢第1135頁,第4

纓冠系也。

冠系,可以系冠者也。系者,係也。以二組系於冠卷結頣下是謂纓。與紘之自下而上系於筓者不同。冠用纓。冕弁用紘。纓以固武。卽以固冠。故曰冠系。《玉藻》之記曰: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緇布冠繢緌。諸侯之冠也。玄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玄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許此冠字專謂冠,不該冕弁。

从糸。嬰聲。

於盈切。十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紘,不結者,纓,結者,皆冠絡。

纓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0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10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24頁
4說文校箋第576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516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906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20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40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4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43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552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55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690頁【補遺】第17911頁
14通訓定聲第343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31頁【崇文】第4521頁
16說文句讀第1880頁
17章授筆記第545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01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06頁,第5字

国语辞典

1.系帽的带子。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细缨革靴者,皆鸟集鹄立。”

2.彩带。

《仪礼•士昏礼》:“主人入,亲说妇之缨。”汉•郑玄•注:“妇人十五许嫁,笄而礼之,因著缨,明有系也,盖以五采为之,其制未闻。”

3.马腹前的皮带。

《周礼•春官•巾车》:“锡樊缨十有再就。”汉•郑玄•注:“缨,今马鞅,王路之樊及缨皆以五采罽饰之。”

4.用线、绳、毛等做成像穗子的装饰物。

《水浒传•第三回》:“史进头戴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

长枪上扎著红缨子。

5.萝卜、芥菜等植物的茎和叶子。

萝卜缨子、芥菜缨儿。

6.绳索。

《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系。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唐•柳宗元〈乞巧文〉:“乃缨弁束衽,促武缩气。”

两岸词典

1.〈书〉古人系(ㄐ丨ˋ jì)在颔下的帽绳子。

冠缨、缨索。

2.〈书〉带子;绳子。

长缨。

3.用毛、丝制成的穗状饰物。

红缨枪、缨帽。

4.形状像穗子的蔬菜叶子。

芥菜缨子、萝卜缨儿。

翻译

a chin strap, tassel; to annoy, bother Quast (S)​, Quaste (S) cordon de chapeau, gla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