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字拼音是(yīng),部首是缶部,总笔画是20画

〔罌〕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賏、缶”。

〔罌〕字仓颉码是BCOJU,五笔是MMRM86,MMTB98,四角号码是66772,郑码是LOEZ

〔罌〕字的UNICODE是U+7F4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588,UTF-32:00007F4C,UTF-8:E7 BD 8C。

〔罌〕字异体字是甇、甖、罂、罃、𤫡、𦉍、𦉦、𧶹


◎小口大肚的瓶子。

《说文解字•缶部》:“罂,缶也。”清•段玉裁•注:“罂,缶器之大者。”汉•王充《论衡•谴告》:“酿酒于罂,烹肉于鼎,皆欲其气味调得也。”《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忽见一妇人,年约三旬,外服旧衣,内穿锦裆;身怀六甲,背负瓦罂而没汲清泉。”


◎瓶一类的容器,小口大腹,比缶大。《說文·缶部》:“罌,缶也。”


笔顺:竖、横折、横、横、横、撇、点、竖、横折、横、横、横、撇、点、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缶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59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946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909頁,第37

《廣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𡘋音纓。《說文》:缶也。《廣雅》:瓶也。《玉篇》:瓦器也。《前漢・韓信傳》:以木罌缶度軍,襲安邑。【註】師古曰:罌缶,謂瓶之大腹小口者也。

又,《集韻》:於正切,音郢 —— 義同。《干祿字書》:甖通罌。

注解

〔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缶部

〔罌〕字拼音是yī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賏、缶

〔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īng] ⑴ 瓶一类的容器,小口大腹,比缶大。《說文·缶部》:“罌,缶也。”

字源字形

罌(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罌(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罌(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罌(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烏莖切頁碼167頁,第7字續丁孫

罌缶也。从缶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恩行反頁碼417頁,第4行,第1字述

罌缶也。從缶賏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烏莖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897頁,第1字許惟賢第397頁,第3

罌缶也。

缶,《太平御覽》作𦉈。今按作缶爲是。許意缶罌𦉈一物也。《方言》。㼚瓭𤮢䍃㽀㼻甀瓮瓿甊㽈。甖也。自關而西,晉之舊都,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之瓮。或謂之甖。甖其通語也。甀卽𦉈。甖卽罌。《瓦部》曰:罌謂之㼰。瓮,罌也。康瓠,破罌也。史,漢淮陰侯傳曰:信乃益爲疑兵。乘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襲安邑。木罌缶者,以木爲罌缶狀。實兵於其中。不欲人知。故不爲盆狀。韋昭云:以木爲器如罌缻以渡軍。無船,且尙密也。韋說是也。罌缶器之大者。

从缶。賏聲。

烏莖切。十一部。

罌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2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43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36頁
4說文校箋第213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06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73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28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87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7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31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212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69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461頁【補遺】第16803頁
14通訓定聲第343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39頁【崇文】第1753頁
16說文句讀第658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45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29頁,第5字

国语辞典

◎小口大肚的瓶子。

《说文解字•缶部》:“罂,缶也。”清•段玉裁•注:“罂,缶器之大者。”汉•王充《论衡•谴告》:“酿酒于罂,烹肉于鼎,皆欲其气味调得也。”《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忽见一妇人,年约三旬,外服旧衣,内穿锦裆;身怀六甲,背负瓦罂而没汲清泉。”

两岸词典

◎古代一种盛酒器皿,比缶大,口小腹大。

瓦罂。

翻译

long necked jar or bottle Amphore, Tongefäß mit kleiner Öffnung (S)​, Opiummohn (S) jarre, bouteill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