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邘〕字拼音是(yú),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5画

〔邘〕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于、阝”或“于、⻏”,五行属土。

〔邘〕字仓颉码是MDNL,五笔是GFBH,四角号码是17427,郑码是ADY,中文电码是9386

〔邘〕字的UNICODE是U+909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16,UTF-32:00009098,UTF-8:E9 82 98。

〔邘〕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6508

〔邘〕字异体字是𨙱


名词

◎周朝国名 Yu state,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


①中国西周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

②姓。


笔顺:横、横、竖钩、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6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1268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254頁,第15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𡘋音于。《說文》:周武王子所封國。《史記・周本紀》:明年伐邘。【註】邘城,在野王縣西北。一作于。

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註】蔿邘,鄭二邑。

又,姓。《韻會》:漢上谷太守邘侯。

《說文》本作

注解

〔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邘〕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于、⻏,五行属

〔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ú] ⑴ 中国西周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⑵ 姓。

字源字形

邘(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邘(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简 包山

邘(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邘(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邘(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邘(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邘(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況于切頁碼208頁,第14字續丁孫

𨙱

𨙱周武王子所封。在河內野王是也。从邑亏聲。又讀若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火于反頁碼534頁,第2行,第1字述

𨙱周武王子所封,在河内野王是也。從邑于聲。又讀若區字是。

臣鍇曰:「杜預曰:『扶風雍縣東南邘亭。』」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況于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151頁,第2字許惟賢第507頁,第2

𨙱周武王子所封。

《左傳》曰:邘,晉,應,韓。武之穆也。

在河內野王是也。

是也二字衍文。河內野王,二志同。《前志》孟康注曰:故邘國,今邘亭是也。《後志》曰:野王有邘城。尚書《大傳》曰:文王受命一年。𣃔虞芮之訟。二年伐邘。此商時之邘也。武王子所封。徐廣曰:在野王縣西北。按今河南懷慶府府西北十三里有故邘城。

从邑。亏聲。

況于切。五部。

讀又若區。

于聲則讀如于矣。又讀同區。與四部合韵也。

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10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527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408頁
4說文校箋第264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255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91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582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40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5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2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261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210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609頁【補遺】第16983頁
14通訓定聲第167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54頁【崇文】第2213頁
16說文句讀第842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85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635頁,第1字

国语辞典

◎国名。西周诸侯国之一。周武王封其子于此。故址约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

两岸词典

1.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2.古邑名,在今山东。

3.姓。

翻译

state in Henan province Ortsname (S) (nom de lieu)​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