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字拼音是(yù),部首是聿部,总笔画是6画,是独体字。
〔聿〕字是独体字,五行属木。
〔聿〕字仓颉码是LQ,五笔是VFHK86,VGK98,四角号码是50007,郑码是XBBD,中文电码是5124,区位码是7718。
〔聿〕字的UNICODE是U+807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895,UTF-32:0000807F,UTF-8:E8 81 BF。
〔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3635。
〔聿〕字异体字是肀、𦘒。
名词
◎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筆。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 brush 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说文》 又
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助词
◎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then,and then,used in introducing phrase or sentence,(possibly related 亦already also)]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注 又
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形容词
◎轻快 brisk 武骑聿皇。——《汉书·扬雄传上》 又
聿皇(轻快的样子);聿役(动的样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漢典】。
①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
②〔~皇〕轻疾的样子,如“武骑~~”。
③古代称笔,用笔写文章。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聿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18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1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37頁,第12字
《唐韻》:余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𡘋音遹。《說文》: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正韻》:惟也。《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傳】聿,遂也。【釋文】聿,允橘切 —— 述也。【疏】《正義》曰:聿訓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爲遂也。《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傳】聿,遂也。【疏】從始至末之言。《詩・大雅》: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傳】聿,述也。《詩詁》:助語。《左傳》〔註〕:惟也。
又,自也。《詩・大雅》: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箋】聿,自也。於是與其𡚱大姜,自來相可居者。
又,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註】聿皇,輕疾貌。
又,左思〈吳都賦〉:陵絕嶛嶕,聿越巉險。【註】聿越,豹走貌。
又,與曰通。《詩・豳風》:曰爲攺歲,入此室處。《前漢・食貨志》引《詩》作聿。【師古註】聿,卽曰也。
亦與遹通。《詩・大雅》:遹求厥寧。【傳】遹與聿同,發語辭。
亦與欥通。《前漢・班固敘傳》:欥中和爲庶幾。【師古註】欥聿,通由也。〇【按】《說文》聿,所以書之器也;欥,詮詞也。徐註,一曰發聲。引《詩》欥求厥寧,今文作聿,後世束豪爲聿,加竹作筆,而聿字音以律切,專爲發語詞矣。柳宗元文「作聿牘」,則唐人尚以此爲筆字。
〔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聿部。
〔聿〕字拼音是yù,独体字,可拆字为𦘒、一、;、肀、二,五行属木。
〔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ù] ⑴ 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⑵ 〔~皇〕轻疾的样子,如“武骑~~”。⑶ 古代称笔,用笔写文章。
商 甲骨文 午组
商 甲骨文 历无名间
商 甲骨文 组类不明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三下反切余律切頁碼第91頁,第12字續丁孫
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从𦘒一聲。凡聿之屬皆从聿。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此象手持筆形,乃象形,非形聲也。」
卷别卷六反切與必反頁碼第249頁,第5行,第1字述
所以書也。楚謂之聿,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從𦘒一聲。凡聿之屬,皆從聿。
臣鍇曰:「筆尚便捷,故王羲之《筆經》曰:『筆尚輕,重則躓矣。』會意。」
卷别卷三下反切余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466頁,第7字許惟賢第210頁,第2字
所㠯書也。
以用也。聿者,所用書之物也。凡言所以者視此。
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
一語而聲字各異也。《釋器》曰:不律謂之筆。郭云: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語之變轉。按郭云蜀語與許異。郭注《爾雅》、《方言》皆不偁《說文》。弗同拂拭之拂。
从𦘒一。
各本作一聲。今正。此從聿而象所書之牘也。余律切。十五部。
凡聿之屬皆从聿。
朱一以口說曰「曰」,以筆說曰「聿」。
聿,书写的工具。楚国称之为“聿”;呈国称之为“不律”;燕国称之为“弗”。字形采用“”作边旁,“一”是声旁。所有与聿 相关的字,都采用“聿”作边旁。
甲骨文之,由「又」和「」構成。又,是「右手」的本字,在此引申作「持」解;,像「筆」形,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實象而已。二者相合,以像用手持筆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金文三例,僅第二例是左手持筆,而在古文字中,原本、可不分的,因此,也屬合體象形。篆文作,顯承甲、金文之形而來,只是筆端多一飾畫,不影響其音、義。字經隸書,體變作,頗失其形,楷書據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81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52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0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23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17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16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71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67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606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74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22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91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516頁【補遺】第1652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1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50頁【崇文】第9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5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217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135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500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317頁,第2字 |
名
1.笔。
《说文解字•聿部》:“聿,所以书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秦以后皆作笔字。”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庙碑〉:“咸执牍聿,至于祠下。”
2.姓。如商代有聿速。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助
◎发语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义。
《书经•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傅毅传》:“二志靡成,聿劳我心。”
1.〈书〉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起协调音节的作用,无义。
岁聿其暮、聿劳我心。
2.姓。
3.二一四部首之一。
writing brush, pencil; thereupon schreiben, Feder (Variante: 肀) , Yu (Eig, Fam), Radikal Nr. 129 = Schreibpinsel pinceau, 129e radical, instrument d'écriture, pinceau, stylet, vite, particule explétiv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