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棫〕字拼音是(yù),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12画

〔棫〕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或”。

〔棫〕字仓颉码是DIRM,五笔是SAKG,四角号码是43950,郑码是FHJA,中文电码是2771

〔棫〕字的UNICODE是U+68E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859,UTF-32:000068EB,UTF-8:E6 A3 AB。

〔棫〕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7323


名词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 。

a plant;

棫朴。


①白桵,一种小树,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可以吃:“柞~拔矣。”

②柞树。


笔顺:横、竖、撇、点、横、竖、横折、横、提、斜钩、撇、点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75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534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480頁,第1

《廣韻》:雨逼切;《集韻》:于臭切;《韻會》:影逼切;《正韻》:越逼切,𡘋音域。《說文》:白桵也。《爾雅・釋木》:棫,白桵。【郭註】小木叢生,有刺實如耳璫,紫赤,可啖。《詩・大雅》:柞棫拔矣。【鄭箋】柞,櫟也;棫,白桵也。《陸疏》引王蒼說云:棫卽柞也。孔穎達曰:二說不同,未知孰是。

又,棫陽,漢宮名。《前漢・郊祀志》:氣蒼黃若飛鳥,集棫陽宮南。

又,《集韻》:乙六切,音彧 —— 義同。

注解

〔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棫〕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或

〔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ù] ⑴ 白桵,一种小树,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可以吃:“柞~拔矣。”⑵ 柞树。

字源字形

棫(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棫(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棫(简·秦·龙岗) 秦 简 龙岗

棫(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棫(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棫(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棫(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棫(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于逼切頁碼181頁,第25字續丁孫

棫白桵也。从木或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于憶反頁碼449頁,第5行,第1字述

棫白桵也。從木或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于逼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69頁,第1字許惟賢第427頁,第8

棫白桵也。從木。或聲。

于逼切。一部。

棫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58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459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359頁
4說文校箋第226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223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782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37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01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4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41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225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180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782頁【補遺】第16855頁
14通訓定聲第88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70頁【崇文】第1877頁
16說文句讀第709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767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561頁,第13字

国语辞典

◎植物名。一种丛生的灌木,茎叶多刺,果实黑紫色,可供酿酒食用。

《尔雅•释木》:“棫,白桵。”晋•郭璞•注:“桵,小木丛生,有刺,实如耳珰,紫赤可啖。”

两岸词典

◎植物名。一种丛生的灌木。茎上有刺;果实为紫红色,可酿酒。

翻译

thorny shrub with yellow flowers; a kind of oak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