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盩〕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ōu、chóu),部首是皿部,总笔画是17画。
〔盩〕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𪯎、皿”。
〔盩〕字仓颉码是GKBT,五笔是FUFL,四角号码是48102,郑码是BUML。
〔盩〕字的UNICODE是U+76E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441,UTF-32:000076E9,UTF-8:E7 9B A9。
〔盩〕字异体字是𥂕、𥂱、𥂲、𥃁、𥃍、𥾲、𧗑。
形容词
1.山或水盘曲貌。 。
bent;
盩厔(山水盘曲的样子)
2.乖;悖 。
perrerse; eccentric;
盩戾(乖戾,悖谬);盩电(乖戾暴躁)
◎〔~厔( zhì )〕县名,在中国陕西省。今作周至。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08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797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754頁,第7字
《唐韻》、《集韻》、《韻會》𡘋張流切,音輈。《說文》:引擊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盩厔縣,今屬陝西西安府。《正字通》: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縣。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詩傳》:諸盩,太王古公父名。
又,《集韻》:陳留切,胄平聲 —— 義同。
又,《字彙補》:古抽字。《呂氏春秋》:涉血盩肝以求之。
《說文》本作𥂱,从㚔、攴,見血也。《字彙》誤載皿部,又譌作𥂕,分二音二義,𡘋非;《字彙補》譌作𥂲,尤非。
〔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盩〕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ōu、chó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𪯎、皿。
〔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ōu] ⑴ 〔~厔( zhì )〕县名,在中国陕西省。今作周至。㈡ [chóu] ⑴ 〔诸~〕中国周先公名。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十下反切張流切頁碼第345頁,第9字續丁孫
𥂱、盩
引擊也。从㚔、攴,見血也。扶風有盩厔縣。
《正韻》:厔,職日切,音質。盩厔縣,在京兆。水曲曰盩,山曲曰厔,因以名焉。
卷别卷二十反切陟求反頁碼第841頁,第3行,第1字述
引繋也。從㚔、攴。見血也。扶風有盩厔縣。
臣鍇曰:「攴音撲,撃也。盭字從此,會意。」
卷别卷十下反切張流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983頁,第3字許惟賢第867頁,第1字
引擊也。
引而擊之也。
从㚔攴見血也。
會意。張流切。三部。今隷作盩。
扶風有盩庢縣。
說者曰:山曲曰盩。水曲曰庢。按卽周旋,折旋字之叚借也。在今陝西西安府盩庢縣東三十里,地名終南鎭。《元和郡縣志》終南縣城卽漢盩庢故城也。庢俗作厔。非。
朱一投物曰「兜(音讀)」,當即此字。
朱二扶風有盩厔縣,乃周折之借。
錢一丟當作此,或作投,亦可。《唐韻》「張流切」,古無舌上,正讀如丟。
錢二盩【周】。古無舌上音,讀舌頭音如「底由」,今稱擲物曰「底由」,即盩字也。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80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61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5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42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10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82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524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03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79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70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27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54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169頁【補遺】第1755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018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80頁【崇文】第35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23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22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87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970頁,第1字 |
动
◎引击。
《说文解字•㚔部》:“盩,引击也。”清•段玉裁•注:“引而击之也。”
1.〈书〉引击;投掷。
2.〈书〉山曲折的地方。
callu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