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ā、zhā、zhá),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4画

〔扎〕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乚”,五行属金。

〔扎〕字仓颉码是QU,五笔是RNN,四角号码是52010,郑码是DZVV,中文电码是2089,区位码是5290

〔扎〕字的UNICODE是U+624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166,UTF-32:0000624E,UTF-8:E6 89 8E。

〔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085,属常用字

〔扎〕字异体字是拃、札、紥、紮、𢮊


动词

1.捆绑;缠束;拴;系。

tie; bind; fasten;

抄扎家私,分俵众军。 —— 《水浒传》

扎抹(缠绑;收拾);扎爪(拴绑;缠绑);扎一根红头绳;扎花环;扎包(捆在腰间的长布);扎缚(捆扎;包扎);扎脚(缠足);扎把(成捆的草把)

2.编 。

plait;

扎小辫儿。

3.挽上,卷起来 。

roll up;

扎高裤脚;扎起袖子;扎脚勒手(卷起裤脚和衣袖)

4.趁人之危,勒索财物 。

blackmail; extort under false pretences;

扎火囤(用女色设骗局诈取财物);扎诈(讹诈)

5.捉[迷藏] 。

hide and catch;

扎盲盲(捉迷藏);扎朦(捉迷藏)

6.准备。

be ready;

[阿里奇]传令教番兵扎掂已了,来日出 密云县,与 宋江交锋。 —— 《水浒传》

扎裹(修饰;打扮);扎括(修饰;打扮);扎扮(打扮);扎掂(整装出发)

量词

1.用于某些捆缠的东西 。

bundle;

一扎线;一扎麦子。

2.另见 zhā;zhá。


①捆,缠束。~辫子。~腿。

②把儿,捆儿。一~线。


笔顺:横、竖钩、提、竖弯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99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417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363頁,第3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側八切,音札 —— 拔也。

又,《集韻》、《韻會》𡘋乙黠切 —— 與揠同。見揠字註。

注解

〔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扎〕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ā、zhā、zhá,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乚,五行属

〔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ā] ⑴ 捆,缠束⑵ 把儿,捆儿 [zhā] ⑴ 刺⑵ 驻、扎⑶ 钻 [zhá] ⑴ 〔~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字源字形

扎(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扎(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扎(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扎(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国语辞典

1.刺。

扎了一针、在臂上扎字。

2.绣。

她擅长扎花。

3.钻入、投进。

扎进草丛中、扎到人群里。

4.张开。

《红楼梦•第四一回》:“只见刘老老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广阔、宽阔。

扎脑门儿、扎肩膀。

◎停止。

快扎住,别再胡闹了!

1.参见“扎挣”、“挣扎”等条。

2.寒气刺骨。

这冰块冷得扎手。

3.缠束、捆绑。

《水浒传•第五回》:“拽扎起下面衣服,跨了戒刀,大踏步提了禅杖,出到打麦场上。”

◎书信、函件。

信扎、函扎。

两岸词典

◎参见【挣扎】。

1.刺。

扎针、心如刀扎、种上蒺藜,就要扎脚。

2.绣。

扎花。

3.钻入;深入。

扎根、深扎。

4.盛啤酒的广口瓶或广口杯。(英jar)

5.量词。用于计算啤酒的容量。(英jar)

两扎生啤。

6.姓。

1.捆绑;缠缚。

捆扎、结扎、头发上扎了一条红丝带。

2.量词。某些地区用于计算成捆的物品,相当于“捆”、“把”。∥也作“紮”(ㄓㄚˊ zhá/ㄗㄚ zā)(陆⃝今不用)。

一扎毛线、三扎鲜花。

翻译

pull up; pierce; struggle free stechen, pieksen (V)​, Bündel (S)​, stechen, pieksen monter (une tent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