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字拼音是(zhēng),部首是爫部,总笔画是8画

〔爭〕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爫、亅、⺕”或“爫、⺕、亅”。

〔爭〕字仓颉码是BSD,五笔是EVHJ,四角号码是20507,郑码是PVXB

〔爭〕字的UNICODE是U+722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229,UTF-32:0000722D,UTF-8:E7 88 AD。

〔爭〕字异体字是争、睜、𠄙、𠫩、𣌦


◎同“𤔷”。


①“争”的繁体字。

②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

③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④辯論。如:“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

⑤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

⑥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

⑦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笔顺:撇、点、点、撇、横折、横、横、竖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爪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42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688頁,第33

標點整理本: 第641頁,第6

古文: 𠫩 、 𠄙

《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𡘋音箏。《說文》:引也。从𠬪、𠂆。徐鉉曰:𠂆音曳。𠬪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又,《玉篇》:諫也。

又,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理不決。

又,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 —— 義同。

又,《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韻會》:俗作争,非。

卷目:考證・巳集中 部首:爪部

愛日堂藏本: 第40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56頁,第43

《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

注解

〔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爪部

〔爭〕字拼音是zh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爫、⺕、亅

〔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ēng] ⑴ “争”的繁体字。⑵ 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⑶ 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⑷ 辯論。如:“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⑸ 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⑹ 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⑺ 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字源字形

爭(甲骨文·商·宾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爭(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简 郭店

爭(简·秦·睡虎地) 秦 简 睡虎地

爭(简·秦·岳麓书院) 秦 简 岳麓书院

爭(简·秦·龙岗) 秦 简 龙岗

爭(简·汉·张家山) 汉 简 张家山

爭(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爭(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爭(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爭(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爭(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爭(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爭(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側莖切頁碼126頁,第3字續丁孫

爭引也。从𠬪、𠂆。

臣鉉等曰:𠂆,音曳。𠬪,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

《說文新證》:「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字从『U』形,而上下兩『又』(手)爭,之其中一手且伸入『U』形中,示二又相爭取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側泓反頁碼325頁,第5行,第2字述

爭引也。從𠬪、𠂆。

臣鍇曰:「𠂆所爭也,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側莖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640頁,第2字許惟賢第286頁,第5

爭引也。

凡言爭者,皆謂引之使歸於己。

从𠬪𠂆。

從𠬪猶從手。𠂆余制切。抴也。抴,引也。側莖切。十二部。

白话解释

争,对拉。字形采用“、厂”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二手(又)、中有形。上下二手表示彼此相對,形則是表示二手互相牽引拉扯的意思,是個虛構的符號。戰國楚系文字雖然二手相對之形較不明確,但彼此牽引的樣子仍然可見。秦系文字作「」,則將上部的一手改作「日」,牽引拉扯的符號則貫穿於另一手中,字形楷定可作「?」,兩手相爭的樣子隱而不顯,為隸書「」形之所本。篆文字形改為上爪下又的「?」,牽引的符號則變為丿,而為隸書「」形之所本。楷書字形則又將丿改為豎筆帶勾的「亅」。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大陸通行規範字作「争」。

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48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33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260頁
4說文校箋第165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157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55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96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27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80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99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161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124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359頁【補遺】第16654頁
14通訓定聲第340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30頁【崇文】第1317頁
16說文句讀第483頁
17說文新證第32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351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415頁,第3字

国语辞典

1.夺取、互不相让。

《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北史•卷二二•长孙道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

2.较量、竞争。

《书经•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3.辩论。

《左传•昭公六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此难以口舌争也。”

据理力争。

4.相差、差别。

唐•杜荀鹤〈自遣〉诗:“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水浒传•第六九回》:“我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万万的人,岂争他一个?”

5.规劝。

《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关龙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

◎如何。

唐•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元• 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梁州〉曲:“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颐。”

两岸词典

1.抢夺;力求得到或达到。

两只小鸡争食、争先、争分夺秒、力争上游。

2.较量;冲突;打斗。

鹬蚌相争、明争暗斗、战争。

3.争吵;争论;争执。

争长论短、论争、百家争鸣。

4.姓。

翻译

to dispute, fight, contend, strive Kampf (S)​, kämpfen, wetteifern (V) lutter, disputer, discut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