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脀〕字拼音是(zhēng),部首是月部,总笔画是10画

〔脀〕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丞、⺝”或“丞、⺼”。

〔脀〕字仓颉码是NEMB,五笔是BIGE,四角号码是17227,郑码是XKAQ

〔脀〕字的UNICODE是U+810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024,UTF-32:00008100,UTF-8:E8 84 80。

〔脀〕字异体字是𦚦、𦛆、𦛫、𦛬、𦞪、𪱝



①把牲体放入俎中。

②已盛牲体的俎:“宗人告祭~。”


笔顺:横撇/横钩、竖钩、横撇/横钩、撇、捺、横、竖、横折钩、横、横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49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981頁,第20

標點整理本: 第947頁,第23

《唐韻》:署陵切;《集韻》:辰陵切,𡘋音承。《說文》:騃也。《博雅》:癡也。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 —— 一曰臖脀,腫也。

又,《廣韻》:煮仍切;《韻會》:諸仍切;《正韻》:諸丞切,𡘋音蒸。《廣韻》:升也、以牲實鼎也。《儀禮・燕禮》:脯醢無脀。【註】脀,俎實。《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吿祭脀。【註】脀,俎也。【釋文】脀,之承反。【疏】脀者,升也。謂升特牲體於俎。

《集韻》或作𦞪。

注解

〔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脀〕字拼音是zh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丞、⺼

〔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ēng] ⑴ 把牲体放入俎中。⑵ 已盛牲体的俎:“宗人告祭~。”

字源字形

脀(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脀(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脀(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脀(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脀(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署陵切頁碼131頁,第11字續丁孫

𦛫

脀、𦛆

𦛫騃也。从𠕎㞼聲。讀若丞。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振丞反頁碼339頁,第2行,第2字述

𦛫騃也。從肉丞聲。讀若丞。

臣鍇按:《儀禮》曰:「脯醢無脀俎實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署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684頁,第1字許惟賢第305頁,第2

𦛫騃也。

《馬部》曰:騃,馬行仡仡也。《人部》曰:仡,勇壯也。按騃取壯意。凡肥者多癡。故《方言》曰:癡,騃也。《廣韵》曰:脀,癡皃。下文胗腄等字皆言人病。騃亦病之一也。

从肉。丞聲。

按《禮經》,戴記以此字爲薦脀字。葢假脀爲烝也。烝,進也。而《廣韵》乃分別𦚦爲熟,脀爲癡皃。《集韵》亦分別異體。皆非是。

讀若丞。

署陵切。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無齒音。轉為佁,之蒸對轉也。

騃也。騃,馬行仡仡,言不知進退,但一往而前,故曰騃也。

騃也。騃即呆之正字。

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60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347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270頁
4說文校箋第172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164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58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02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38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85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04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169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132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522頁【補遺】第16678頁
14通訓定聲第26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47頁【崇文】第1385頁
16說文句讀第508頁
17章授筆記第180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45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31頁,第5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