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処〕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ù、chǔ),部首是几部,总笔画是5画

〔処〕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夂、几”或“夊、几”。

〔処〕字仓颉码是HEHN,五笔是TMV86,TWV98,四角号码是27401,郑码是RSQD

〔処〕字的UNICODE是U+51E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966,UTF-32:000051E6,UTF-8:E5 87 A6。

〔処〕字异体字是



◎同“處”。《説文•几部》:“処,止也。處,処或从虍聲。”


笔顺:撇、横撇/横钩、捺、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几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9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34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61頁,第22

《唐韻》:昌與切;《集韻》、《韻會》:敞呂切,𡘋音杵。《說文》:処,止也。从夊,得几而止。《玉篇》與處同。

注解

〔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几部

〔処〕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ù、chǔ,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夊、几

〔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undefined] ⑴ 同“處”。《説文•几部》:“処,止也。處,処或从虍聲。”

字源字形

処(传抄·宋·汗简) 宋 传抄 汗简

処(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処(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処(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処(传抄·宋·墓志盖文) 宋 传抄 墓志盖文

処(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昌與切頁碼471頁,第7字續丁孫

処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夂。

處処或从虍聲。

按:金文和《說文》或體均像人頭戴皮冠坐在几上之形。

《說文新證》:「金文从人几,示人伏於几上休息之意,虍聲,人形足部加『止』形。楚文字省略『虍』聲作『凥』,音同『居』。《說文》以『処』為字頭,反以『處』為其異體,似乎本末顛倒。」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嗔佇反頁碼1102頁,第1行,第1字述

處止也。從夂得几而止。

臣鍇按:《詩》曰:「爰居爰處。」以爲居者定居處者,暫止而已。會意。」

反切………頁碼1102頁,第2行,第1字述

処或從虍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昌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861頁,第1字許惟賢第1243頁,第5

處止也。

人遇几而止。引申之爲凡凥処之字。俗分別其上去。

从夂几。

夂讀若黹。從後致也。人㒳脛後有致之者。至乎几而止。故字从夂几。昌與切。五部。

夂得几而止也。

此釋會意之恉。以上八字與舊本不同。今更正如此。又以上三篆皆會意。而不入《人部・尸部》夂部者,重几也。

處或从虍聲。

今或體獨行。轉謂処俗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引申為所止之也。

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36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20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95頁
4說文校箋第628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561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2086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48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97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97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74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604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498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702頁【補遺】第18050頁
14通訓定聲第172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45頁【崇文】第4977頁
16說文句讀第2061頁
17說文新證第929頁,第3字
18章授筆記第588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619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294頁,第2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place, locale; departmen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