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字拼音是(zhǒng),部首是月部,总笔画是13画。
〔腫〕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重”或“⺼、重”。
〔腫〕字仓颉码是BHJG,五笔是ETGF,四角号码是72215,郑码是QMKB。
〔腫〕字的UNICODE是U+816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131,UTF-32:0000816B,UTF-8:E8 85 AB。
〔腫〕字异体字是穜、肿。
名
◎毒疮、痈疽。
《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济北惠王寿传》:“头不枇沐,体生疮肿。”
形
1.皮肉浮胀。
皮肤红肿、他的眼睛肿得很厉害。
2.粗大、肥胖。
身材臃肿。
◎见“肿”。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6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89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955頁,第16字
《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𡘋音種。《說文》:癰也。《廣韻》:疾也。《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註】腫瘍,㿈而上生創者。《爾雅・釋訓》:腫足爲尰。【疏】膝之下有瘡腫,是涉水所爲。
又,膚肉浮滿也。《史記・倉公傳》:後五日當𦡈腫。《前漢・五行志》: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後漢・梁皇后紀》:從閒以來,加以浮腫。
又,《釋名》:腫,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
又,《增韻》:脹也。《管子・輕重篇》:無鹽則腫。
又,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旁不腫。【註】瘣也。
〔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腫〕字拼音是zh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重。
〔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ǒng] ⑴ 见“肿”。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四下反切之隴切頁碼第131頁,第19字續丁孫
癰也。从𠕎𡍺聲。
卷别卷八反切之勇反頁碼第339頁,第6行,第1字述
癰也。從肉重聲。
卷别卷四下反切之隴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685頁,第3字許惟賢第305頁,第10字
癰也。
《𤕫部》曰:癰,腫也。《瘍醫》注曰:腫瘍癰而上生創者。按凡膨脹粗大者謂之雍腫。《生民・毛傳》。種,雍腫也。《莊子》說木盤癭曰雍腫。雍俗作擁。
从肉。重聲。
之隴切。九部。
肿,臃肿。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肉、重聲。從「肉」,表示與動物身體有關;「重」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61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48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7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73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64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585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022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38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853頁,第5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4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69頁,第1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325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527頁【補遺】第1667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2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47頁【崇文】第138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509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459頁,第5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432頁,第2字 |
名
◎毒疮、痈疽。
《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济北惠王寿传》:“头不枇沐,体生疮肿。”
形
1.皮肉浮胀。
皮肤红肿、他的眼睛肿得很厉害。
2.粗大、肥胖。
身材臃肿。
◎表皮、肌肉或黏膜因炎症、内出血、代谢障碍或肿瘤等而凸起或胀大。
swell; swollen; swelling geschwollen (V) enfler, gonfl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