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字拼音是(zhōu),部首是丶部,总笔画是6画,是独体字。

〔州〕字是独体字,五行属金。

〔州〕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是水中的陆地。

〔州〕字仓颉码是ILIL,五笔是YTYH,四角号码是32000,郑码是VDND,中文电码是1558,区位码是5461

〔州〕字的UNICODE是U+5DD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030,UTF-32:00005DDE,UTF-8:E5 B7 9E。

〔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535,属常用字

〔州〕字异体字是洲、𠂗、𠃕、𠄓、𠚴、𠛏、𣧓


名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同本义。后作“洲”。

islet;

水中可居曰州。 —— 《说文》

3.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 —— 《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prefecture;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 —— 《说文》。按,即 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跨州连郡。 —— 《三国志·诸葛亮传》南越中数州。 ——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虚吏白州。 ——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守州城者。 —— 《资治通鉴·唐纪》

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5.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district;

州,国也。 —— 《广雅》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 —— 《礼记·王制》五党为州。 —— 《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晋于是乎作州兵。 —— 《左传·僖公十五年》虽州里行乎哉。 —— 《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州十有二师焉。 —— 《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 —— 《管子·度地》

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6.周代国名。

Zhou state;

7.姜姓。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8.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9.姓。


①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

②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笔顺:点、撇、点、竖、点、竖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巛部

武英殿刻本: 第769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324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265頁,第23

古文: 𠄓 、 𠃕 、 𠛏 、 𣧓

《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𡘋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又,《周禮・地官》:五黨爲州。【註】州二千五百家。《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又,國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又,邑名。《左傳・昭二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註】州縣,今屬河內郡。又,《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註】楚邑,淮南下蔡縣。又,《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註】南郡有州陵縣。

又,姓。《左傳・襄二十二年》:州綽出奔齊。【註】晉大夫。

又,《爾雅・釋畜》:白州驠。【註】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又,與洲通。〇【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又,叶專於切,音朱。《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卷目:考證・寅集中 部首:巛部

愛日堂藏本: 第19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6頁,第8

《左傳・昭二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

謹照原文二年改三年。

《襄二十二年》州綽出奔齊。

謹照原文二十二年改二十一年。

注解

〔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巛部

〔州〕字拼音是zhōu,独体字,可拆字为川、󰏴,五行属

〔州〕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是水中的陆地。

〔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ōu] ⑴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⑵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

字源字形

州(甲骨文·商·宾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州(金文·商·商) 商 金文 商

州(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州(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州(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州(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州(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州(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州(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州(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简 包山

州(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简 信阳

州(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简 子弹库

州(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简 上博

州(简·秦·睡虎地) 秦 简 睡虎地

州(简·秦·岳麓书院) 秦 简 岳麓书院

州(简·汉·张家山) 汉 简 张家山

州(石经·汉·熹平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州(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州(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州(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州(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州(传抄·宋·汗简) 宋 传抄 汗简

州(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州(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州(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州(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州(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職流切頁碼381頁,第8字續丁孫

州水中可居者曰州,周遶其㫄,从重巛。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也。

臣鉉等曰:今別作洲,非是。

𠃕

𠄓

𠃕古文州。

段玉裁注:「以疊韻為訓。𤲮(疇),耕治之田也。」按:甲骨文、金文、古鈢都像河川中有沙洲的形狀。州為洲初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隻畱反頁碼926頁,第1行,第1字述

𠃕水中可居者曰州,周繞其㫄。從重巛。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也。

臣鍇曰:「古九州字與洲渚字同也,會意。」

反切………頁碼926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職流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274頁,第2字許惟賢第989頁,第8

𠃕水中可凥者曰州。

凥各本作居。今正。者字今補。《周南》。在河之州。《釋水》、《毛傳》皆曰:水中可居者曰州。

水𠣘繞其旁。从重川。

水字今補。𠣘繞各本作周遶。誤。今正。𠣘者,帀也。會意。職流切。三部。俗作洲。

昔堯遭洪水。民凥水中高土。故曰九州。

州本州渚字。引申之乃爲九州。俗乃別製洲字。而小大分係矣。

詩曰:在河之州。

《關雎》文。證州之本義也。

一曰州,𤲮也。

以㬪韵爲訓。𤲮,耕治之田也。

各𤲮其土而生也。

人各耕治以爲生。此說州之別一義。其實前義內可包。

古文州。

此像前後左右皆水。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加水作洲者,俗字。九州者,因當時洪水環流,故以水中可居名之也。

洲乃俗字。洪水泛濫,平地盡沒,其可居者,惟數高原而已。而此數高原,皆各有水環其四圍,故曰水中可居者曰州。九州者,猶言九個水堆耳,後引申則凡人所居皆曰州。

今俗作洲。洪水泛濫,平地盡沒于水中,可居者唯數高原而已。而此數高原各以水環繞四周,故曰水中可居者曰州。九州者,猶言九個水堆也。

白话解释

州,江河中央可以居住生活的岛叫“州”,字形像河水环绕小岛,采用两个“川”会义。尧的古昔时代遭遇大洪水,当时的百姓只能住在 水中的高地,有的人称这些高地为“九州”。《诗经》有诗句说:“在河之州。”一种说法认为,“州”是“畴”的意思,各州的人各畴 其土而形成不同的州地。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及戰國文字「州」字的構形,左右兩條曲線,像河川的兩岸,中間像水中陸地,而水流包圍環繞其間,與《說文》古文構形相同。戰國晚期《睡虎地秦簡》已作「」,把左右曲筆類化為三「丩」,和漢碑文字相同。《說文‧巛部》:「水中可居者為州。?(周)繞其旁,从重川。」篆文的「從重川」,實則左右曲筆受中間筆形影響,類化為「」,而篆文「」隸變為「丩」,隸書因寫作「」,楷書為便於書寫,將折筆改為三個斜點,教育部標準字、規範字都寫作「州」。「州」,本義為水中可以住人的陸地。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53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962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724頁
4說文校箋第49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452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661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81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63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42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99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480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00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268頁【補遺】第17713頁
14通訓定聲第101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94頁【崇文】第3973頁
16說文句讀第1627頁
17說文新證第806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70頁,第6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80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055頁,第2字

国语辞典

1.水面上的陆块。

《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

2.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

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苏州、加州。

3.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稳固。

《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两岸词典

1.古时行政区域的名称。有些名称作为地名保存至今。

幽州、徽州、苏州、杭州。

2.指某些国家如同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如美国的纽约州、密西根州等。

3.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行政区域的名称。在省或自治区与自治县之间。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4.姓。

翻译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state Land, Region (S)​, Staat (S)​, Zhou (Eig, Fam) préfecture, province (arch.)​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