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頿〕字拼音是(zī),部首是頁部,总笔画是18画

〔頿〕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彡、此、頁”或“須、此”。

〔頿〕字仓颉码是HPMBC,五笔是EHXM,四角号码是21186,郑码是PDRG

〔頿〕字的UNICODE是U+983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975,UTF-32:0000983F,UTF-8:E9 A0 BF。

〔頿〕字异体字是



◎古同“髭”。


笔顺:撇、撇、撇、竖、横、竖、提、撇、竖弯钩、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66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405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1398頁,第31

《正字通》同「頾」。《左傳・昭二十六年》:至于靈王,生而有頿。

注解

〔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頿〕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須、此

〔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ī] ⑴ 古同“髭”。

字源字形

頿(金文·商·商) 商 金文 商

頿(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頿(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頿(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卽移切頁碼296頁,第3字續丁孫

頿口上須也。从須此聲。

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髭,非是。

《說文新證》:「初文从大,象口上有毛;金文加『此』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即冝反頁碼739頁,第7行,第1字述

頿口上須也。從須此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卽移切古音第十五、十六部頁碼1693頁,第2字許惟賢第742頁,第3

頿口上須也。

在口上,在頰亦得名須。而正名百物則曰頾,曰𩒹。《左傳》曰:至於靈王。生而有頾。是爲頾王。《釋名》曰:髭,姿也。爲姿容之美也。

从須。此聲。

卽移切。十五十六部。或作髭。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須(口下),頾(口上),䫇(連鬢)。

頿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81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738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63頁
4說文校箋第377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354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276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19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41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8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30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367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305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920頁【補遺】第17352頁
14通訓定聲第234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63頁【崇文】第3049頁
16說文句讀第1206頁
17說文新證第704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372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八冊,第52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851頁,第1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