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椶〕字拼音是(zōng),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13画

〔椶〕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㚇”。

〔椶〕字仓颉码是DUCE,五笔是SQBT86,SRBT98,四角号码是42947,郑码是FOOR

〔椶〕字的UNICODE是U+693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934,UTF-32:00006936,UTF-8:E6 A4 B6。

〔椶〕字异体字是㯶、棕、𣞛、𣞡


◎同“𣙩”。


◎木名。即棕榈。《説文•木部》:“椶,栟櫚也,可作萆。”《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椶柟”


笔顺:横、竖、撇、点、撇、点、竖折/竖弯、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82頁,第20

同文書局本: 第537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483頁,第24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正韻》:祖東切,𡘋音騣。《石鼓文》作𣞡,俗作棕。《說文》:栟櫚也,可作萆。張揖曰:本高一二丈,旁無枝,葉如車輪,皆萃于木杪;其下有皮,重疉裹之,每皮一匝爲一節;花黃白,結實作房,如魚子狀。《山海經》:石脃之上,其木多椶。《玉篇》:椶櫚,一名蒲葵。

又,椶竹,亦竹類。《益部方物記》:有皮無枝,實中而榦。

又,崖椶,草名。蘇頌《圖經》:狀似椶,有葉無花,采根治勞傷,效。俗作㯶,非。

注解

〔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椶〕字拼音是z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㚇

〔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ōng] ⑴ 木名。即棕榈。《説文•木部》:“椶,栟櫚也,可作萆。”《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椶柟”

字源字形

椶(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椶(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椶(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椶(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子紅切頁碼181頁,第9字續丁孫

椶栟櫚也。可作萆。从木㚇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子紅反頁碼447頁,第6行,第1字述

椶栟櫚也,可作萆也。從木㚇聲。

臣鍇曰:「萆音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子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964頁,第2字許惟賢第425頁,第8

椶栟櫚也。

互訓也。《蜀都賦》椶枒楔樅。四木名也。

從木。㚇聲。

子紅切。九部。按椶與《召南》之緫音義略同。毛曰:緫,數也。數讀數罟之數。

可作萆。

《艸部》曰:萆,雨衣。一名衰衣。按可作萆之文,不系於栟下而系椶下者。此樹有葉無枝。其皮曰椶。可爲衰。故不系栟下也。椶本皮名。因以爲樹名。故栟閭與椶得互訓也。張揖注《上林賦》曰:并閭,椶也。皮可以爲索。今之椶繩也。《玉篇》云:椶櫚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艸木狀云:蒲葵如栟櫚而柔薄。可爲簦笠。出龍川。是蒲葵與椶樹各物也。謝安之蒲葵扇,今江蘇所謂芭蕉扇也。椶葉縷析。不似蒲葵葉成片可爲笠與扇。

椶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57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458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59頁
4說文校箋第225頁,第17字
5說文考正第223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78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36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00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4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40頁,第29字
11標注說文第224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179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765頁【補遺】第16853頁
14通訓定聲第207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468頁【崇文】第1869頁
16說文句讀第706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762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60頁,第11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palm tre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