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字拼音是(zòng),部首是米部,总笔画是15画

〔糉〕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米、㚇”。

〔糉〕字仓颉码是FDUCE,五笔是OQBT86,ORBT98,四角号码是92947,郑码是UFOR

〔糉〕字的UNICODE是U+7CC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945,UTF-32:00007CC9,UTF-8:E7 B3 89。

〔糉〕字异体字是



◎同“粽”。《説文新附•米部》:“糉,蘆葉裹米也。从米,㚇聲。”《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太平御覽》卷八百五十一引晋周處《風土記》:“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稯,一名角黍。”宋歐陽修《漁家傲》:“五色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笔顺:点、撇、横、竖、撇、点、撇、点、竖折/竖弯、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73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911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872頁,第21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作弄切,宗去聲 —— 蘆葉裹米,角黍也。《風土記》:以菰裹黏米。《續齊諧記》:屈原五日投汨羅,楚人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區曲白日見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聞君當見祭,可以楝葉塞筒上,以綵絲纏之,二物蛟龍所憚也。今人作粽,幷戴楝葉五色絲,皆汨羅遺俗。

《集韻》或作粽。

注解

〔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米部

〔糉〕字拼音是zò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米、㚇

〔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òng] ⑴ 同“粽”。《説文新附•米部》:“糉,蘆葉裹米也。从米,㚇聲。”《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太平御覽》卷八百五十一引晋周處《風土記》:“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稯,一名角黍。”宋歐陽修《漁家傲》:“五色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字源字形

糉(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糉(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糉(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糉(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作弄切頁碼234頁,第5字續丁孫

糭、粽

糉蘆葉裹米也。从米㚇聲。

《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

糉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60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588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452頁
4說文校箋第296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84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024頁,第2字
7說文探原第3693頁,第1字
8說文集注第1506頁,第4字
9說文標整第181頁,第28字
10標注說文第291頁,第13字
11說文注箋第2403頁,第3字
12說文詁林第7324頁
13古字詁林第六冊,第702頁,第5字
14古字釋要第697頁,第5字
15新附通誼第29頁,第3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pouding, triangulaire de millet ou de riz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