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字拼音是(zǔ),部首是人部,总笔画是9画。
〔俎〕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仌、且”,五行属金。
〔俎〕字造字法是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是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俎〕字仓颉码是OOBM,五笔是WWEG,四角号码是87812,郑码是ODOL,中文电码是0194,区位码是5762。
〔俎〕字的UNICODE是U+4FC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430,UTF-32:00004FCE,UTF-8:E4 BF 8E。
〔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274。
〔俎〕字异体字是且、柤、爼、𤕲。
名词
1.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同本义。
a sacrificial utensil;
为俎孔硕。 —— 《诗·小雅·楚茨》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 《左传·隐公五年》祭操俎。 —— 《山海经·海外西经》俎豆之事。 —— 《论语·卫灵公》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庄子·逍遥游》
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3.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a chopping block;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 —— 《史记·项羽本纪》
①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牲体的礼器。~豆(①“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②祭祀,崇奉)。
②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③姓。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0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29頁,第11字
《唐韻》:側呂切;《集韻》:壯所切,𡘋音阻 —— 祭享之器。《詩・小雅》:爲俎孔碩。《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捖俎,夏后氏以蕨俎㊟〔「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捖俎,夏后氏以蕨俎」」,原文作: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捖」當作「梡」、「蕨」當作「嶡」〕。
又,折俎。《左傳・宣十七年》㊟〔「宣十七年」原為「宣十六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殽烝。王召士會曰: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殽烝。武子私問其故。王聞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聞乎?王享有體薦,晏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註】殽烝,升殽於俎也;體薦,半體,示儉也;折俎,體解節折,示惠也。
又,鼎俎。《韓詩外傳》:伊尹負鼎俎,調五味,而立爲相。
又,揚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扯。扯音賜。
又,刀俎。《史記・項羽紀》:樊噲曰: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註】俎,椹版也。
又,尊俎。《後漢・馬融傳》:起謀於尊俎之閒。【註】尊,奠酒之罇;俎,載牲之器。
又,姓。
又,叶壯揣切,錐上聲。蘇轍〈新宅〉詩:李侯雖貧足圖史,旋作明窻安淨几;閉門且辦作詩章,好事從來置尊俎。
《說文》俎在且部,禮俎也,从半肉在且旁,指事亦會意,非从人。《字彙》附人部,非。
卷目:考證・子集中 部首:人部
愛日堂藏本: 第4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38頁,第29字
《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捖俎,夏后氏以蕨俎。
謹照原文捖改椀。蕨改嶡。
《左傳・宣十七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六年。
《揚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扯,扯音賜。
謹照原文兩扯字𠀤改杫。
〔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俎〕字拼音是zǔ,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仌、且,五行属金。
〔俎〕字造字法是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是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ǔ] ⑴ 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牲体的礼器⑵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的砧板⑶ 姓。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楚〔战国〕 简 望山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側呂切頁碼第472頁,第1字續丁孫
爼
禮俎也。从半肉在且上。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以為甲骨文「象置肉於且上之形」。按:俎、宜原為一字,後分化為二字。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側所反頁碼第1102頁,第5行,第2字述
禮俎也。從半肉在且上。
臣鍇曰:「指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側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863頁,第2字許惟賢第1244頁,第4字
禮俎也。
謂《禮經》之俎也。
从半肉在且上。
仌爲半肉字。如酋谷有半水字。會意字也。《魯頌傳》曰:大房,半體之俎也。按半體之俎者,《少牢》禮上利𦫵羊載右胖,下利𦫵豕右胖載於俎是也。故曰禮俎。《半部》曰:胖,半體肉也。側呂切。五部。
俎,摆放牲肉祭礼的木盘。字形采用半个“肉字边”作边旁,像肉放在且板上。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36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06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9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28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61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087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48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97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98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74頁,第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05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986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712頁【補遺】第1805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737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45頁【崇文】第497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62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933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628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95頁,第1字 |
名
1.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礼器。
《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晋•杜预•注:“俎,祭宗庙器。”
2.割肉用的砧板。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姓。如明代有俎有用。
1.古代祭祀用的礼器,用来盛装祭品。
俎豆、越俎代庖。
2.用来切肉的砧板。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姓。
chopping board or block; painted table à sacrifice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