𨒀


〔𨒀〕字拼音是(cóng),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7画

〔𨒀〕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辺、刀”或“辶、𠚪”。

〔𨒀〕字仓颉码是YSHH,五笔是VVPV,郑码是WYYD

〔𨒀〕字的UNICODE是U+2848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4992,UTF-32:00028480,UTF-8:F0 A8 92 80。

〔𨒀〕字异体字是從、𨒁


◎同“从”。



笔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補遺・酉集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750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570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252頁,第2

《篇海類編》:疾容切,音從。《說文》:相聽也。

注解

〔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補遺・酉集,康熙部首是辵部

〔𨒀〕字拼音是có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𠚪

字源字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慈用切頁碼267頁,第11字續丁孫

𨑢

𨒀、𨒁、從

𨑢隨行也。从辵、从,从亦聲。

按:徐灝《說文解字注箋》謂從、從古今字。從,二人相隨,即從行之義。後加義符辵,隨行義遂為從字所專。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松用反頁碼686頁,第1行,第1字述

𨑢隨行也。從辵,從从,从亦聲。

臣鍇曰:「古但爲相隨行之從。」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慈用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541頁,第2字許惟賢第676頁,第3

𨑢隨行也。

以从辵。故云隨行。《齊風》。並驅從兩肩兮。傳曰:從,逐也。逐亦隨也。《釋詁》曰:從,自也。其引伸之義也。又引伸訓順。《春秋經》從祀先公。《左傳》曰順祀先公。是從訓順也。《左傳》。使亂大從。王肅曰:從,順也。《左傳》。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謂不肎順其長幼之次也。引伸爲主從,爲從横,爲操從。亦假縱爲之。

从从辵。

舊作辵从。今正。从辵者,隨行也。主从不主辵。故不入《辵部》。

从亦聲。

慈用切。九部。按大徐以去韵別於平韵。非也。當疾容切

字形解说

甲骨文或作「」,從二人相隨;或作「」,從彳、从聲,彳為道路,表示行走,字形也像二人前後相隨的樣子。金文或作從二人相隨,或作從辵、从聲,或作從止、从聲。「彳」、「辵」、「止」都表示行走,構意相同。戰國文字仍作從辵、从聲及從止、从聲的字形。篆文則分作二字,一為從二人的「」,一為從辵、从聲的「」。實者「从」為初文,「從」為後起形聲字。隸書則作二人的「」,或作「」、「」,前者乃是將辵字析為「彳」、「止」二形,後者則是將辵隸定為「」,形構之意並無不同。楷書則取彳止分開的「從」形。在六書中,從二人的「从」為同意會意,而從辵、从聲的「從」或「」,則是形聲兼會意。規範字,義為「跟隨」、「隨侍者」、「從容」,作「从」;又「從橫」(縱橫)義則對應作「纵」。

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26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675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13頁
4說文校箋第344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324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17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00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12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73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09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336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277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271頁
14通訓定聲第221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710頁【崇文】第2837頁
16說文句讀第1101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47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789頁,第2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