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字拼音是(dài),部首是戈部,总笔画是17画

〔戴〕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𢦏、異”,五行属火。

〔戴〕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增益。

〔戴〕字仓颉码是JIWTC,五笔是FALW,四角号码是43850,郑码是EHEO,中文电码是2071,区位码是2087

〔戴〕字的UNICODE是U+623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140,UTF-32:00006234,UTF-8:E6 88 B4。

〔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3388,属常用字

〔戴〕字反义词是,异体字是侢、載、戴、𢎑、𢨇、𢨚、𨚵、𩖘


名词

1.形声。本义:增益。

2.同本义。

gain;

分物得增益曰戴。 ——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3.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Dai State;

宋人、 蔡人、 卫人伐 戴。 —— 《春秋》

动词

1.加在头、颈、面、肩上、胸上。

wear; put on;

戴,覆也。 —— 《尔雅》日抱戴。 —— 《孝经·援神契》。注:“在上曰戴。”戴胜降于桑。 —— 《礼记·月令》垂发戴白。 —— 《后汉书·邓禹传》。注:“戴白,父母也。”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 —— 《孟子·梁惠王上》无戴其苍,地履其黄。 ——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戴朱缨宝饰之帽。 ——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闻喜宴独不戴花。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戴笠(戴斗笠);戴头识脸(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头);戴巾的(指士大夫阶级);戴假发;戴耳环;戴金戒指;戴盆(将盆覆戴在头上);披星戴月(顶着星星和月亮);戴白(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发现它们戴不上了

2.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support;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 —— 《国语·周语上》

爱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诚意);戴仰(拥戴仰望);拥戴(拥护推戴)

3.敬奉,尊奉 。

respect;

戴日(敬奉太阳);戴德(感戴恩德)


①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②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③姓。


笔顺: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竖、横、撇、点、斜钩、撇、点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戈部

武英殿刻本: 第99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414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360頁,第23

古文: 𢨇

《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𡘋𪒴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 —— 地名。《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註】戴國,今陳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釋文】戴音再。

注解

〔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戈部

〔戴〕字拼音是dà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𢦏、異,五行属

〔戴〕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增益。

〔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ài] ⑴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⑵ 尊奉,推崇,拥护⑶ 姓。

字源字形

戴(甲骨文·商·宾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戴(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戴(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戴(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戴(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戴(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戴(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戴(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戴(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戴(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戴(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都代切頁碼81頁,第2字續丁孫

𢨚

𢨚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𢦔聲。

𢨇

𢨇籀文戴。

林義光《文源》:「此義經傳無用者。戴相承訓為頭載物,當即本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都愛反頁碼224頁,第6行,第1字述

𢨇分物得増益曰戴。從異𢦏聲。

臣鍇曰:「是分物得益也。《史》陳平分社肉曰:『使平宰天下如分此肉矣,衆喜而戴之也。』會意。」

反切………頁碼224頁,第7行,第1字述

籒文戴。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都代切古音第一部頁碼418頁,第2字許惟賢第188頁,第5

𢨇分物得增益曰戴。

《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𥕅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爲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青旗皆同戴。

从異。𢦒聲。

都代切。一部。

𢨇,籒文戴。

弋聲,𢦒聲同在一部。葢非从戈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分物增益,與直(值,價值相當)相近。《考工記》:「謂之牛戴牛(死牛皮骨與 [活牛同值]」,此戴即價值字。故價值字當作戴。戴、直皆在一部。戴冠當作載。

得增益曰戴,引申為戴冒,實當作載字,《詩》「戴弁求求」。「牛戴牛」,謂值相當也。古值字只作直,古直讀德(齒音作舌頭音);德之入聲曰戴。「牛戴牛」者,死牛之皮骨與生牛之直相當也。

《說文》 「分物得增益曰戴」,與直(值)義近。值,持也,義别。《考工記》曰:「謂之牛戴牛」,言死牛之直與活牛同,戴即直也。直古音德,與戴同在第一部。戴于首之戴當作載(《詩》「載弁求求」)。

《考工記》「謂之牛戴牛」,此戴即價值之值字(古只有直字)。戴,古音荅(去聲);直,古音特(入聲),同在第一部。戴帽當作載帽。

白话解释

戴,分配财物获得增益叫“戴”。字形采用“異”作边旁,“”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戴”。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戴」都寫作「異」,像人舉高雙手將東西罩在頭上。在六書中屬於象形。篆文改成從異、?聲的形聲結構,《說文》籀文將「?」聲改成「戈」聲。隸書、楷書則繼承篆文的寫法。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61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228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80頁
4說文校箋第111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05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37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64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49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4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66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111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82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258頁【補遺】第16480頁
14通訓定聲第75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29頁【崇文】第913頁
16說文句讀第317頁
17說文新證第179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121頁,第5字
19古字詁林第三冊,第226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287頁,第2字

国语辞典

1.把东西附加在头、面、胸、臂等处。

戴花、戴帽子、戴眼镜。

2.以头顶著。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披星戴月、不共戴天之仇。

3.拥护、推崇。

《文选•张衡•东京赋》:“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爱戴、拥戴。

◎姓。如汉代有戴德、戴圣,治《礼记》传世,世称为“大戴”、“小戴”。

两岸词典

1.头顶著。

戴帽子、披星戴月。

2.把东西附加在身体某部位。

戴勋章、戴耳环、戴眼镜。

3.尊奉;拥护。

拥戴、爱戴。

4.承受;感恩。

感恩戴德、士民感戴。

5.姓。

翻译

wear on top; support tragen, anziehen (V) mettre, porter (des lunettes, des gants, un chapeau)​, respecter, (nom de famill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