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啗〕字拼音是(dàn),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11画

〔啗〕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臽”。

〔啗〕字仓颉码是RNHX,五笔是KQVG86,KQEG98,四角号码是67077,郑码是JRNB,中文电码是8145

〔啗〕字的UNICODE是U+555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847,UTF-32:00005557,UTF-8:E5 95 97。

〔啗〕字异体字是㗖、啖


1.吃。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宋•岳飞〈良马对〉:“臣有二马,日啗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

2.以利诱惑他人。

《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君重啗之,必合谐允。”


◎同“啖”。


笔顺:竖、横折、横、撇、横撇/横钩、撇、竖、横、横折、横、横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54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96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24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濫切,音憺。《說文》:食也。《廣韻》:噉也。〈晉語〉:主孟啗我。《戰國策》:膳啗之嗛于口。《韓非子・外儲說》:孔子先飯黍,而後啗桃。宋玉〈風賦〉:啗齰嗽獲。

又,以利餌人亦曰啗。《史記・高帝紀》:使酈生陸賈徃說秦將,啗以利。

又,《廣韻》:徒敢切;《集韻》:杜覽切;《正韻》:徒覽切,𡘋音淡 —— 與啖同。

注解

〔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啗〕字拼音是d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臽

〔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àn] ⑴ 同“啖”。

字源字形

啗(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啗(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啗(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啗(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徒濫切頁碼40頁,第32字續丁孫

啗食也。从口臽聲。讀與含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稻槧反頁碼124頁,第5行,第1字述

啗食也。從口臽聲,讀與含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徒濫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19頁,第4字許惟賢第97頁,第1

啗食也。从口。臽聲。

徒濫切。八部。

讀與含同。

與今音異。

啗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4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114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101頁
4說文校箋第53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46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60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30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75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4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0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51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41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106頁【補遺】第16298頁
14通訓定聲第52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22頁【崇文】第485頁
16說文句讀第154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3頁,第4字
18古字釋要第125頁,第2字

国语辞典

1.吃。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宋•岳飞〈良马对〉:“臣有二马,日啗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

2.以利诱惑他人。

《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君重啗之,必合谐允。”

两岸词典

1.〈书〉吃;给别人吃。

日啗荔枝三百颗、割股啗腹,腹饱身毙。

2.〈书〉以利益引诱他人。∥同“啖”。

厚利以啗之。

翻译

eat, chew, bite; entice, lure essen, fressen manger, mâcher, mordre, appâter, attir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