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字拼音是(dàng),部首是石部,总笔画是8画

〔砀〕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𠃓”,五行属火。

〔砀〕字仓颉码是MRNSH,五笔是DNRT,四角号码是17627,郑码是GYOD,中文电码是4307,区位码是7724

〔砀〕字的UNICODE是U+780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720,UTF-32:00007800,UTF-8:E7 A0 80。

〔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887

〔砀〕字异体字是碭、𡼍、𡾕


名词

1.有花纹的石头。

figured stone;

砀,文石也。从石,昜声。 —— 《说文》梁国砀。 —— 《汉书·地理志》。注:“山出文石,在今河南归德府。”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 李白《丁都护歌》

芒砀(形容山石大而多);砀基(用有花纹的石头造的墙基)

2.砀山(山名),在安徽省砀山县东南。

Dang Mountain;

副词

◎突然。

suddenly;

肱砀骇以奋肆。 —— 马融《长笛赋》。注:“突也。”

砀骇(突然跌起)


①有花纹的石头。

②被冲荡而出:“奇舟之鱼,~而失水,则蚊能苦之”。

③振荡:“回猋肆其~骇兮”。

④广大:“玄玄至~而运照”。


笔顺:横、撇、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撇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9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33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793頁,第1

《唐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𡘋音宕。《說文》:文石也。何晏〈景福殿賦〉:墉垣碭基,其光昭昭。

又,芒碭,山名。《前漢・高帝紀》:隱芒碭山澤閒。【應劭註】芒屬沛,碭屬梁。又,《水經注》:仙者涓子、主柱,𡘋隱碭山得道。

又,沆碭,白氣貌。《前漢・禮樂志》:西顥沆碭,秋氣蕭殺。

又,過也。揚雄〈甘泉賦〉:回猋肆其碭駭兮。馬融〈長笛賦〉:犇遯碭突。

又,碭,溢也。《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註】謂碭溢而失水也。

又,《正韻》:待朗切,音蕩。又,《集韻》:徒郎切,音唐 —— 義𡘋同。

注解

〔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碭〕字拼音是d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昜

〔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àng] ⑴ 见“砀”。

字源字形

砀(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砀(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砀(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徒浪切頁碼311頁,第17字續丁孫

碭文石也。从石昜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度浪反頁碼775頁,第1行,第1字述

碭文石也。從石昜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徒浪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794頁,第1字許惟賢第784頁,第5

碭文石也。

《地里志》。梁國碭縣。山出文石。應劭云:碭山在東。師古云:山出文石,故以名縣也。按以碭名山。又以碭名縣。本爲文石之名。

从石。昜聲。

徒浪切。十部。

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15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777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594頁
4說文校箋第398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373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34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29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63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8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43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386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320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335頁【補遺】第17417頁
14通訓定聲第3520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806頁【崇文】第3221頁
16說文句讀第1279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2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893頁,第4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brilliantly colored stone with veined patterns in it Dang (Eig, Fam) pierre veinée, (nom géog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