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字拼音是(dào),部首是禾部,总笔画是15画。
〔稻〕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舀”,五行属木。
〔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禾,舀( yǎo )声。本义是水稻。
〔稻〕字仓颉码是HDBHX,五笔是TEVG86,TEEG98,四角号码是22977,郑码是MFPN,中文电码是4470,区位码是2130。
〔稻〕字的UNICODE是U+7A3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291,UTF-32:00007A3B,UTF-8:E7 A8 BB。
〔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261,属常用字。
〔稻〕字异体字是稲、𮇷。
名词
1.(形声。从禾,舀( yǎo )声。本义:水稻) 同本义。
rice;
其谷宜稻。 —— 《周礼·职方氏》浸彼稻田。 —— 《诗·小雅·白华》
2.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古以粘者为稻,不粘者为粳。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子。~草。~米(亦称“大米”)。~糠。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51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857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818頁,第33字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𡘋音道。《說文》:稌也。《韻會》:有芒穀,卽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稻曰嘉蔬。《詩・豳風》:十月穫稻。《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疏】以下田種稻,故云稼下地。《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衆庶稻,可種𤰞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又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又,姓。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又,《集韻》:土皓切,音討 —— 秔也。關西語。
又,叶徒苟切。《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
〔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稻〕字拼音是d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舀,五行属木。
〔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禾,舀( yǎo )声。本义是水稻。
〔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ào] ⑴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七上反切徒皓切頁碼第228頁,第25字續丁孫
稌也。从禾舀聲。
林義光《文源》:「(古字)象穫稻在臼中將舂之形,(后)變作象米禾在臼旁。爪,手持之。」
卷别卷十三反切徙討反頁碼第584頁,第1行,第2字述
稌也。從禾舀聲。
臣鍇按:《爾雅》「稌」注曰:「今沛國呼稌。」
卷别卷七上反切徒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287頁,第4字許惟賢第563頁,第7字
稌也。
今俗㮣謂黏者不黏者。未去穅曰稻。稬稻,秈稻,秔稻皆未去穅之偁也。旣去穅則曰稬米,曰秈米,曰秔米。古謂黏者爲稻。謂黏米爲稻。《九穀攷》曰:《七月》詩。十月穫稻。爲此春酒。《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齊。《內則》、《襍記》並有稻醴。《左傳》。進稻醴粱糗。是以稻爲黏者之名。黏者以釀也。《內則》。糝酏用稻米。籩人職之餌餈。注亦以爲用稻米。皆取其黏耳。而《食醫》之職。牛宜稌。鄭司農說稌,稉也。是又以稉釋稻。稉其不黏者也。孔子曰:食夫稻。亦不必專指黏者言。《職方氏》揚荆諸州亦但云其穀宜稻。吾是以知稌稻之爲大名也。玉裁謂。稻其渾言之偁。秔與稻對爲析言之偁。稻宜水。故《周禮・稻人》掌稼下地。
从禾。舀聲。
徒晧切。古音在三部。
朱二古以粘米為稻,今粳糯米皆曰稻。
稻,糥米和粳米。字形采用“禾”作边旁,“舀”是声旁。
金文、戰國文字、篆文的形構皆係從禾、舀聲。從禾,表示與稻禾相關;舀聲,表示音讀。隸變作,楷書作稻。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49頁,第8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73頁,第9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4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88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77頁,第1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97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706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625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47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77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84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32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155頁【補遺】第1707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082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04頁【崇文】第241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926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296頁,第8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612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684頁,第2字 |
名
1.植物名。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茎高三、四尺,结实累累成穗,有水稻和旱稻两种。子实椭圆,有硬壳,去壳后就是大米。以其黏性而言,可分蓬莱稻、在来稻两种。若以成熟的先后顺序言,又可分早稻、晚稻两种。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
2.姓。如春秋时秦国有稻黄。
1.植物名。一年生草本。秆直立,中空有节,叶狭长。籽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籼稻、粳稻、杂交稻等。通称“稻子”。
2.姓。
rice growing in field, rice plant Reis (Bio) riz, paddy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