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字拼音是(dié),部首是片部,总笔画是13画

〔牒〕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片、枼”,五行属火。

〔牒〕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片,葉( yè )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是简札。

〔牒〕字仓颉码是LLPTD LNPTD,五笔是THGS,四角号码是24094,郑码是NXZF,中文电码是3655,区位码是7526

〔牒〕字的UNICODE是U+725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266,UTF-32:00007252,UTF-8:E7 89 92。

〔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505

〔牒〕字异体字是楪、𤗊、𤗣、𤗥


名词

1.会意。从片,葉( yè )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2.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writing slip;

版,札也。 —— 《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受牒而退。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截以为牒。 —— 《汉书·路温舒传》王牒石记。 —— 左思《吴都赋》

金牒;玉牒。

3.特指谱籍。

records of family pedigree;

余读牒记。 —— 《史记·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谱牒;家牒。

4.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

official document;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 —— 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通牒;牒文(公文;文书);牒旨(命令);牒署(办理;管理)

5.书籍,簿册。

book and noetbook;

壮志异时 (将来) 开史牒。 —— 宋·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其高第者上名牒。 —— 《后汉书·质帝纪》

6.讼辞,状子。

certificate;


◎文书,证件。通~。度~。尺~。


笔顺:撇、竖、横、横折、横、竖、竖、横、竖折/竖弯、横、竖、撇、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片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5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94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647頁,第1

《唐韻》:徒叶切;《集韻》、《韻會》:達協切,𡘋音疊。《說文》:札也。从片,枼聲。《廣韻》:書板曰牒。《左傳・昭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疏】牒,札也。《戰國策》:孟嘗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之,不敢以爲言。《前漢・路溫舒傳》:取澤中蒲,截以爲牒。【註】小𥳑曰牒。又,〈匡衡傳〉: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註】隨牒,謂隨選補之恆牒。

又,《玉篇》:譜也。《史記・封禪書》:有玉牒書。〈太史公自序〉:取之譜牒。

又,《淮南子・本經訓》:積牒旋石以備修碕。

又,《後漢・王符傳》:皆服文組綵牒。【註】牒卽今疊布。

又,揚子《方言》:牀上板。衞之北郊,趙魏之閒謂之牒。

又,《增韻》:官府移文謂之牒。又,《韻會》:訟辭亦曰牒。

《說文》本作𤗣,《韻會》通作諜。

注解

〔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片部

〔牒〕字拼音是di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片、枼,五行属

〔牒〕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片,葉( yè )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是简札。

〔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ié] ⑴ 文书,证件

字源字形

牒(简·秦·睡虎地) 秦 简 睡虎地

牒(简·秦·里耶) 秦 简 里耶

牒(简·汉·张家山) 汉 简 张家山

牒(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牒(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牒(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牒(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牒(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徒叶切頁碼226頁,第5字續丁孫

𤗣

𤗣札也。从片枼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田俠反頁碼577頁,第1行,第1字述

𤗣札也。從片枼聲。

臣鍇按:𭄘勰《文心雕龍》曰:「議政未定,短牒諮謀曰牒簡也。」葉在枝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徒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271頁,第2字許惟賢第557頁,第3

𤗣札也。

《木部》云:札,牒也。《左傳》曰: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司馬貞曰:牒,小木札也。按厚者爲牘。薄者爲牒。牒之言枼也。葉也。《竹部》䈎義略同。《史記》叚諜爲牒。

从片。枼聲。

徒叶切。八部。

牒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44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56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438頁
4說文校箋第285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275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988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69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60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5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7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281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230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071頁【補遺】第17063頁
14通訓定聲第56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97頁【崇文】第2385頁
16說文句讀第915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574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679頁,第2字

国语辞典

1.古代用来书写的小而薄的竹简或木片。

《墨子•公输》:“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汉书•卷五一•路温舒传》:“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2.官方文书或证件。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右师不厂对,受牒而退。”金•麻九畴〈许方村即事〉诗:“扑惨官始威,牒烦民更玩。”

最后通牒。

3.各种纪录文件。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4.讼状。

《魏书•卷四一•源子恭传》:“比加采访,略无证明,寻其表状,又复莫落,案牒推理,实有所疑。”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今乃知曾投此牒,岂得罪鬼神,使我受笞耶?”

5.绵织品。

《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

两岸词典

1.〈书〉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片等;泛指书籍。

史牒、谱牒。

2.〈书〉公文或凭证。

通牒、度牒。

翻译

documents, records; dispatch tablettes pour écrire, document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