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字拼音是(duì),部首是寸部,总笔画是5画。
〔对〕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又、寸”,五行属火。
〔对〕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是应答。
〔对〕字仓颉码是EDI,五笔是CFY,四角号码是74400,郑码是XSDS,中文电码是1417,区位码是2252。
〔对〕字的UNICODE是U+5BF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3545,UTF-32:00005BF9,UTF-8:E5 AF B9。
〔对〕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341,属常用字。
〔对〕字反义词是错,异体字是対、對、𡭊。
动词
1.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2.同本义。
answer; reply;
对,答也。 —— 《广韵》听言则对。 —— 《诗·大雅·桑柔》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 —— 《论语·述而》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 —— 《孟子·梁惠王下》冠者对。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 —— 《三国演义》
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3.两者相对;面对。
face; mutual; face to face;
贼易之,对饮酒,醉。 ——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4.相当;相配。
match;
帝作邦作对。 —— 《诗·大雅·皇矣》。注:“配也。”木大而茎叶格对。 —— 《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5.核对,比照着检查。
check; compare; identify;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 —— 沈括《梦溪笔谈》
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6.搀和 。
mix; add;
这酒是对了水的
7.对待,以特定方式待[人或物]。
treat; deal with; cope with;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 —— 《韩非子·初见秦》
他对我不错
8.平分成两份 。
divide into halves;
对股劈;对开;对分
9.扬;显扬;指扬威。
spread; make known; display one's power;
以对于天下。 —— 《诗·大雅·皇矣》对扬以辟之。 —— 《礼记·祭统》
10.婚娶 。
wed;
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11.抵押。
mortgage;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 —— 《儿女英雄传》
12.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
have a contest;
对仗(交战)
13.拼,冒生命危险去做 [risk one';s life]。
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14.朝着。
subtend; betrained on; be directed at;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宋· 柳永《雨霖铃》
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15.对人无愧,不辜负 。
be worthy of; not letting down;
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名词
1.配偶。
spouse;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2.对手,敌对者。
opponent;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 《三国志·诸葛亮传》
对儿(对手;对头)
3.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 。
countermeasure;
对子(办法)
4.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
antithetical couplet;
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5.姓。
形容词
1.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
right;
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2.相互;两人在一起 。
together;
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量词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
couple; pair;
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介词
1.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
to;
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2.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 。
toward;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①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②朝着。~酒当歌。
③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④跟,和。~他商量一下。
⑤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 chèn )。~峙。
⑥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⑦看待,应付。~待。
⑧照着样检查。核~。校( jiào )~。
⑨投合,适合,使相合。~应( yìng )。~劲。
⑩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⑪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⑫平分,一半。~开。
⑬搀和(多指液体)~水。
⑭量词,双。一~鹦鹉。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寸部
武英殿刻本: 第698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296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234頁,第15字
《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𡘋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𡭊。《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於先生㊟〔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
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作王栐,著有《燕翼詒謀錄》五卷〕: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
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
又,對簿。《史記・李將軍傳》: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又,敵也。吳陸遜曰:劉備今在境界,此疆對也㊟〔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彊對也〕。
又,凡物𡘋峙曰對。杜甫〈萬丈潭〉詩:山危一徑盡,岸絕兩壁對。
卷目:考證・寅集上 部首:寸部
愛日堂藏本: 第16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5頁,第6字
《禮・曲禮》侍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
謹照原文侍下增坐字。
〔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寸部。
〔對〕字拼音是d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寸。
〔對〕字造字法是會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叢”字,象草木叢生。),从寸。寸,法度也。漢文帝以爲責對而僞,言多非誠,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是應答。
〔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uì] ⑴ 答,答話,回答⑵ 朝着⑶ 處於相反方向的⑷ 跟,和⑸ 互相,彼此相向地⑹ 說明事物的關係⑺ 看待,應付⑻ 照着樣檢查⑼ 投合,適合,使相合⑽ 正確,正常,表肯定的答語⑾ 雙,成雙的⑿ 平分,一半⒀ 攙和(多指液體)⒁ 量詞,雙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三上反切都隊切頁碼第79頁,第4字續丁孫
譍無方也。从丵从口从寸。
𡭊或从士。漢文帝以爲責𡭊而爲言,多非誠𡭊,故去其口以从士也。
段注本作「對,𡭊或从士。」按:甲骨文、金文「對」字從丵,從土,從寸,隸書亦從土。
卷别卷五反切得悔反頁碼第219頁,第4行,第2字述
譍無方也。從丵、口、寸。
臣鍇曰:「有問則對,非一方也。張釋之曰『嗇夫喋喋』是也。寸,法度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219頁,第5行,第1字述
𡭊或從士。漢文帝以爲責對而爲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從士也。
臣鍇曰:「漢文帝幸虎圈,問守尉。禽獸簿守尉不能對,嗇夫從㫄代對,甚悉文帝悅。張釋之曰:『秦以利口而亡,周勃張相如似不能言者。』帝感悟,責對者見責問而對,故云非誠。《易》曰:『尚口乃窮。』故去口。士,事也,取事實也。」
卷别卷三上反切都隊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410頁,第3字許惟賢第185頁,第3字
𧭭無方也。
《聘禮》注曰:對,荅問也。按對荅古通用。云𧭭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無方故從丵口。
从丵口。从寸。
寸,法度也。丵口而一歸於法度也。都隊切。十五部。
𡭊或从士。漢文帝㠯爲責對而面言。
依《廣韵》訂。
多非誠對。故去其口㠯從士也。
鍇曰:士,事也。取事實也。按篇,韵皆作土。未知孰是。趙氏明誠曰:據古鐘鼎皆作對。是漢文亦從古耳。非肊更也。
朱二从士並非漢文帝所造,如武則天造十三字。非盡造也,用古字耳。
錢一應無方,故从丵。檢《小學答問》。
对,回答问题不拘泥方法。字形采用“丵、口、寸”会义。汉文帝认为,在被责问的情况下回答问题,多半不是诚实的回答,所以去 掉“对”字的“口字边”,而采用“士”作边旁。。
甲骨文與金文都像朝著樹用手栽種培土的樣子,表示朝向的意思。《說文》所錄篆文作從「丵」、「口」,從「寸」,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丵」,指草木叢生,有多的意思;「丵」、「口」表示應答可以有很多種;「寸」表示守分寸。指應答詢問沒有一定內容,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禮記‧學記》)」。但是雖然應對不同,還是要守住原則。《說文》中又附另一重文,把「口」換成「士」,取士以誠對策的意思。隸書、楷書皆從篆文而稍有變化。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57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24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7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09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02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63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62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46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3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5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09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807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209頁【補遺】第1647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60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25頁【崇文】第8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10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69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119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160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280頁,第3字 |
correct, right; facing, opposed antworten, entgegnen, erwidern , gegenüber, entgegengesetzt, feindlich , richtig, korrekt correct, juste, paire, couple, à, contre, pour, envers, répondre, traiter, s'opposer à, braquer, convenir, confronter, ajuster, régl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