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遯〕字拼音是(dùn),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4画

〔遯〕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豚”。

〔遯〕字仓颉码是YBMO,五笔是EEPI86,EGEP98,四角号码是31303,郑码是WQGQ

〔遯〕字的UNICODE是U+906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975,UTF-32:0000906F,UTF-8:E9 81 AF。

〔遯〕字异体字是遁、𦟥、𨙆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干(☰)上,表隐退之象。

◎逃。

遯走、遯迹山林。


①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艮下乾上。《易•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②同“遁”。《説文•辵部》:“遯,逃也。”《玉篇•辵部》:“遁,退還也,隱也。遯,同遁。”《易•序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笔顺:撇、横折钩、横、横、横、撇、弯钩、撇、撇、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7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264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248頁,第13

《集韻》:遁本字。《易・遯卦》: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又,《韻會》:水名。夜郎縣有遯水。餘詳前遁字註。

注解

〔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遯〕字拼音是dù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豚

〔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ùn] ⑴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艮下乾上。《易•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⑵ 同“遁”。《説文•辵部》:“遯,逃也。”《玉篇•辵部》:“遁,退還也,隱也。遯,同遁。”《易•序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字源字形

遯(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遯(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遯(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遯(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遯(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困切頁碼54頁,第18字續丁孫

𨘹

𨘹逃也。从辵豚聲。

徐鍇繫傳作「从辵,豚聲。」田吳炤二徐箋異:「《孟子》:『如追放豚。』遯既从豚,可從會意。」王念孫讀說文記:「遯字古音豚,故从豚得聲……今削去『聲』字,非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徒寸反頁碼157頁,第4行,第2字述

𨘹逃也。從辵豚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93頁,第4字許惟賢第131頁,第5

𨘹逃也。

鄭注《周易》曰:遯者,逃去之名。

从辵。豚聲。

徒困切。十三部。

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4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5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29頁
4說文校箋第74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68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23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41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03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5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42頁,第25字
11標注說文第74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56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537頁【補遺】第16366頁
14通訓定聲第319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7頁【崇文】第625頁
16說文句讀第213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2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96頁,第2字

国语辞典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干(☰)上,表隐退之象。

◎逃。

遯走、遯迹山林。

两岸词典

1.逃。

遯迹、遯世。

2.《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参见【六十四卦】。

翻译

deceive, hide, conceal; flee entkommen, entgehen , untertauchen, verschwinden s'enfuir, se cacher, disparaître, échapp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