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āo、bō),部首是刂部,总笔画是10画

〔剥〕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录、刂”,五行属金。

〔剥〕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刀,从录,“录”又兼作声符。“录”,《说文》:“刻割也。”。本义是削;剥离;剥脱,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

〔剥〕字仓颉码是NELN,五笔是VIJH,四角号码是12900,郑码是XBKK,中文电码是0475,区位码是1694

〔剥〕字的UNICODE是U+526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093,UTF-32:00005265,UTF-8:E5 89 A5。

〔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129,属常用字

〔剥〕字异体字是剝、礡、𠚩、𠚪、𠚬、𠛧、𠧓


动词

1.[口]∶去掉物的外皮或壳(多用于口语)。

shell; skin; peel; peel off;

或剥或烹。 —— 《诗·楚茨》

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

2.另见 bō。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


笔顺: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点、竖、竖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7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41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69頁,第13

古文: 𠚪

《唐韻》、《集韻》、《韻會》𡘋北角切,音駁。《說文》:裂也。从刀,彔聲。《玉篇》:削也。《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楚辭・九思》:怫鬱兮肝切剝。

又,《增韻》:褫也、脫也。

又,卦名。《易・剝卦》:剝也,柔變剛也。

又,《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註】謂斫去次地之皮。

又,殺牲體解之名。《詩・小雅》:或剝或亨。

又,《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註】剝者,不巾覆也。脯醢之奠不惡塵埃,故可無巾覆。

又,《集韻》: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𡘋音璞 —— 力擊也。《詩・豳風》:八月剝棗。【註】擊也。

又,音卜。魏劉楨〈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剝;填崎塞畎,不可勝錄。

《集韻》或作𠚩,亦作𠛧。

注解

〔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剝〕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āo、b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彔、刂

〔剝〕字造字法是會意。從刀,從錄,“錄”又兼作聲符。“錄”,《說文》:“刻割也。”。本义是削;剝離;剝脫,即去掉物體表面上的東西。

〔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āo] ⑴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東西 [bō] ⑴ 義同“剝”( bāo ),用於複合詞

字源字形

剥(石经·汉·熹平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剥(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剥(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剥(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剥(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剥(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北角切頁碼135頁,第29字續丁孫

剝裂也。从刀从录。录,刻割也。录亦聲。

𠚬

𠚩

𠚬剥或从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逼朔反頁碼350頁,第5行,第1字述

𠚬裂也。從刀彔聲。一曰彔,刻割也。

反切………頁碼350頁,第5行,第2字述

剝或從卜。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北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719頁,第1字許惟賢第320頁,第2

𠚬裂也。

《衣部》曰:裂,繒餘也。謂𣧻破也。《夏小正》。二月剝鱓。以爲𡔷也。八月剝瓜。畜瓜之時也。剝棗。剝也者,取也。栗零。零也者,降也。零而後取之。故不言剝也。按剝鱓者,謂殘其皮。剝瓜棗者,謂殘其實。其用一也。《皮部》曰:剝取獸革。與剝鱓合。孔子《易傳》曰:致飾。然後通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竆上反下。故受之以復也。按此是剝訓盡。裂則將盡矣。《豳風》假剝爲攴。八月剝棗。毛曰:剝,擊也。音義云:普⺊反。故知剝同攴也。《小正》傳云取。《毛傳》云擊。此後人訓詁必密於前人也。

从刀彔。彔,刻也。

說從彔之意。彔下云:刻木彔彔也。破裂之意。

彔亦聲。

北角切。三部。

一曰剝,割也。

此別一義。與上義相通。按此篆解說,合二徐本及尚書泰誓《正義》宋刻本參定。

剝或从⺊。

⺊聲也。

白话解释

剥,割裂皮肤的极刑。字形采用“刀、录”会义。录,表示刻、割。“录”也是声旁这。,这是“剥”的篆文异体字,采用“卜”作声旁。

字形解说

《說文‧刀部》:「剝,裂(割裂)也。从刀、从录。录,刻割也。录亦聲。」甲骨文剝作「」、「」二形。,從刀、彔聲,與篆文構形相同。彔表示音讀,兼表用刀割裂之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說文》另收從卜之異體「?」,與甲骨文「」形相同,從刀、卜聲。卜,模擬龜卜灼龜剝裂的聲音,表示音讀,兼表兆璺兆裂之義。《說文‧卜部》:「卜,灼剝(灸而裂之)龜也。」聲符卜、彔、剝古音相近,可相互替換。剝,本義是割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戰國文字、篆文、隸書及楷書並以「剝」為正字,以「?」、「剥」為異體。臺灣標準字作「剝」,規範字作「剥」,聲符「彔」筆形小異。

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69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36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279頁
4說文校箋第179頁,第19字
5說文考正第169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60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06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48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88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08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176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138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658頁【補遺】第16694頁
14通訓定聲第147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62頁【崇文】第1445頁
16說文句讀第533頁
17章授筆記第186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561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445頁,第7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peel abschälen, schälen; abbalgen, das Fell abziehen (V) écorcher, peler, éplucher, peler, écaill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